慢性胃炎是指各種原因引起的胃動膜慢性炎症n病理變化以默膜內淋巴細胞和漿細胞涅潤為主。 是—種常見病, 發病率隨年齡增長而升高。 那麼得了慢性胃炎發作時有什麼症狀呢?
最常見症狀是上腹疼痛, 約占85%。 慢性淺表性胃炎患者的上腹部疼痛多數無規律, 與飲食無關, 一般為彌漫性上腹部灼痛、隱痛、脹痛等。 常因進冷食、硬食、辛辣或其他刺激性食物而症狀加重, 少數與情緒波動、氣候變化有關。 這種上腹疼痛用解痙劑及抗酸劑不易緩解。 極個別病例表現為上腹部的絞痛, 甚至向肩背部放射,
腹脹, 占70%以上。 常因食物在胃內滯留、排空延遲、消化不良所致。 尤其是進食容易發酵產氣的食物, 如豆類、牛乳製品以及高蛋白飲食時更加明顯。
噯氣, 約占50%的淺表性胃炎患者有此症狀, 患者胃內氣體增多, 經食管排出, 使上腹飽脹暫時緩解。 每當噯氣時, 喉部常常有燒灼的感覺。 萎縮性胃炎的患者較少見此症狀。
噁心嘔吐, 胃黏膜發生炎性改變後, 受到各種物理化學因素、生物因素的刺激, 以及胃腸道過度膨脹時, 常常能夠引起噁心嘔吐, 這主要是由神經反射導致的。 通常淺表性胃炎嘔吐者較少見, 約占萎縮性胃炎較多見, 約占30%。 嘔吐本來是一種保護性的防禦反射, 它能夠使胃裡對人體有害的物質排出來。
反復出血也是慢性胃炎的常見表現。 這可能因為原發的胃黏膜慢性炎症導致黏膜屏障破壞, 一旦遇到輕微的刺激, 比如胃酸、膽汁反流、飲酒、藥物刺激或者應激狀態等就會引起胃黏膜的糜爛和淺潰瘍而出血。 胃黏膜重度糜爛者, 可發生黑便或大便潛血陽性。 一般認為萎縮性胃炎較淺表性胃炎更易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