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患有消化道疾病的人在平時都不懂得如何進行飲食保健, 結果導致病情越發嚴重, 其中, 影響程度最大的就是慢性胃炎, 當人患上慢性胃炎之後, 不光會影響消化功能, 更重要的是還會損傷胃部。 下面就來介紹一下慢性胃炎的三大飲食技巧。
注意食用酸堿平衡。
當胃酸分泌過多時, 可喝牛奶、豆漿、吃饅頭或麵包以中和胃酸, 當胃酸分泌減少時, 可用濃縮的肉湯、雞湯、帶酸味的水果或果汁, 以刺激胃液的分泌, 幫助消化, 要避免引起腹部脹氣和含纖維較多的食物, 如豆類、豆製品、蔗糖、芹菜、韭菜等。
注意食用具有營養的食物。
多吃些高蛋白食物及高維生素食物, 保證機體的各種營養素充足, 防止貧血和營養不良, 對貧血和營養不良者, 應在飲食中增加富含蛋白質和血紅素鐵的食物, 如瘦肉、雞、魚、肝、腰等內臟。 高維生素的食物帶有深色的新鮮蔬菜及水果, 如綠葉蔬菜、番茄、茄子、紅棗等。 每餐最好吃2~3個新鮮山楂,
當口服抗菌素治療某些炎症性疾病時, 應同時飲用優酪乳。
同時飲用優酪乳即補充了營養, 又避免了抗菌素對人體產生的副作用, 因為優酪乳中含有大量的活性桿菌, 可以使抗菌素藥物引起的腸道菌群失調現象重新獲得平衡, 同時保護了胃粘膜。
另外, 慢性胃炎患者在平時還要養成定期到醫院接受複查的好習慣, 只有接受複查, 才能夠讓主治醫生更準確的掌握患者的病情, 並根據患者的病情進行治療方案的規劃, 這樣可以避免在治療過程中出現意外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