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流性食管炎是由於胃內容甚至十二指腸液經賁門倒流入食管, 引起食管黏膜充血、水腫、糜爛等炎性改變的疾病。 本病一般發于食管中下段, 尤其以下段多見, 男女均可發病, 中年人居多。 臨床以嘈雜反酸、胸骨後灼痛甚至進食不暢等為主要表現。 那麼, 如何做能降低反流性食管炎造成的危害呢?
1、減少脂肪攝入
脂肪可延緩胃排空, 刺激膽囊收縮與分泌, 降低食管括約肌壓力, 烹調以煮、燉、燴為主, 不用油煎炸。
2、減少進食量
飽食易導致食管下部括約肌鬆弛。 進食應細嚼慢嚥, 少量多餐。 晚餐尤其不宜飽食;睡前4小時不宜進食。
3、增加蛋白質攝入
刺激胃泌素分泌, 使食管括約肌壓力增加。 因此食物中可以適當增加一些蛋白質, 例如瘦肉、牛奶、豆製品、雞蛋清等。
4、少喝酸性飲料、煙酒等
以防引起食管下端括約肌張力下降, 尤其是烈性酒可使食管蠕動收縮的頻率下降。
5、飲食宜少刺激性
少吃巧克力, 烹調少用香辛料, 如辣椒、咖喱、胡椒粉、蒜、薄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