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臨床表現是多尿、煩渴、多飲,
24h常見的尿量為5~10L,
嚴重病例每晝夜尿量可達16~24L以上,
也有報導達40L/d者,
尿清水樣無色,
日夜尿量相仿,
不論白天或晚上,
每30~60min需排尿和飲水。
尿比重低,
在1.08以下,
更接近1.001。
尿滲透壓低於血漿滲透壓。
各種尿崩症又有其各自的特點
中樞性尿崩症病人起病急,
一般起病日期明確,
部分病人口渴、多飲起始時,
可能正值感冒或夏季,
或出差途中找不到水而極度口渴。
部分中樞性尿崩症患者因發病與垂體、下丘腦區腫瘤或浸潤性病變有關,
病變可能同時引起下丘腦口渴中樞的損害。
由於渴感缺乏,
病人不能充分飲水,
這些病人都有脫水體征,
軟弱無力,
消瘦,
病情進展快,
後期都有嗜睡,
明顯精神失常,
代謝紊亂,
腺垂體功能減退。
還有腫瘤壓迫症狀,
顱內壓增高,
病死率高。
中樞性尿崩症患者如發生于兒童期或青春前期,
可出現生長發育障礙,
此系生長激素缺乏所致。
青春期時不出現第二性征發育。
特發性尿崩症患者,
多數成年後身材略顯矮小,
系多飲、多尿干擾正常生活,
而非生長激素分泌缺乏。
中樞性尿崩症如因顱外傷或手術損傷神經垂體引起的中樞性尿崩症,
可表現為典型的3期。
第1期明顯多尿,
尿滲透壓下降,
持續數小時至5~6天。
第2期尿量迅速減少,
尿滲透壓上升,
持續數小時至5~6天。
第3期為永久性尿崩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