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孤傲的“大學炸彈客”

自1978年起, 美國聯邦調查局對命名為“大學炸彈客”的系列郵件爆炸案展開調查。 一系列郵包爆炸案件雖然沒有造成大規模的人身傷亡, 但由於爆炸動機的不可捉摸、爆炸客的隱蔽性、爆炸的連續性, 引起了社會大眾尤其是大學師生無比的恐懼, 也使執法機關備感壓力巨大, 凶嫌因此成為有史以來身價最高的殺人犯, 賞金高達5千萬美元。 1996年, 隱蔽的“大學炸彈客”泰迪·卡克辛斯基終於落網。 然而, 在“大學炸彈客”的背後卻是一串串令人深思的故事。
不快樂的童年
1942年出生的泰迪, 在6個月時由於藥物過敏被送到醫院。
父母無法陪他。 出院後, 變得與人有距離, 不快樂, 沒有安全感。 7歲時, 弟弟的出世, 使他變得更閉鎖了。
從小泰迪就是一個極其聰明的孩子, 6歲時, 智商已達160~170之間。 聰明的他喜歡數學, 從中獲得了完全摒除外人的樂趣。 喜歡追求知識, 而不愛活動的他, 無法結交其他朋友。 上學時獲得國家榮譽獎學金, 還跳升兩級。 這使他的年齡要比同年級的學生小。 於是, 在班級裡, 他總是想證明自己的天分, 很難接受別人對他的輕視。 他沒有知心的朋友, 更不知道如何與女孩子相處, 惟一能夠讓他感到優越的就是他的聰明、製作小爆炸的本領, 以及通過製造小爆炸引發的惡作劇。
泰迪的父母雖然不曾上過大學, 卻盡可能地給孩子們提供良好的教育機會。
他們也經常帶孩子郊遊, 打獵、釣魚, 但泰迪卻更喜歡待在家做數學。 事實上, 這個家庭對於這個聰明的孩子已經失去了家庭應具有的情感功能, 他只能從父母那裡獲得對其聰明的肯定和未來的期望。
幼兒的自信心和安全感是在幼兒早期形成的, 幼兒主要是在活動中培養自己的興趣和提高自己的社會適應力。 而泰迪很早就對這些活動失去了興趣, 也不能與同齡孩子溝通和交流, 這使得他在自我的認同、社會的認識、情感的表達上都處於欠缺的狀態。 再加上父母的期望和上學期間智力與心理的不同步, 導致他處在一個窘困的社會環境中。 大部分兒童精神病學家認為, 幼兒最初兩年的心理發展對於建立基本的安全感和對他人的信任尤其重要,
一旦這種安全感及信任出了問題, 這種影響將是終其一生的。 焦慮、無助感和缺乏情感從那時起就開始了, 一輩子都無法信任他人。
令人不解的選擇
泰迪16歲高中畢業, 獲哈佛獎學金。 20歲畢業於哈佛。 在學術成就極受肯定的密西根大學獲博士學位。 接著在眾人望塵莫及的柏克萊加州大學當教授。 在他的專業領域, 這幾乎是全美最頂尖的學校。 就在他學業一帆風順地進行的時候, 閉鎖、害羞的性情也一直持續著。 他沒有朋友, 沒有約會, 總是儘量避開人群, 不參加任何活動。 甚至他的碩士和博士論文都不與指導教師討論。 他還選擇了冷門的純數學進行研究,
並成為高手。
努力了多年, 他卻令人不解地放棄了進一步發展的機會。 1969年, 他辭去令人羡慕的哈佛大學數學系任教的職業, 來到了一個空曠遼闊的鄉村蒙大拿。 在那裡他沒有固定的職業, 在人煙罕見的茂密樹林中, 自己動手搭起了一間小木屋, 沒有水電設備, 生活極其艱苦。 他成了隱士, 過著簡樸的自給自足的生活。 後來他又找到了許多工作, 但每個工作都做不了多久就辭職不幹了。
1978年間, 他搬回到伊利諾州的倫巴得賺錢, 做苦力工作。 在此期間, 他迷上了公司主管愛倫·湯美雪兒。 他們約會了一兩次, 但對方卻由於他的乏味而終止了這種關係。
失去工作與愛把他深植在內心深處的憤怒、怨氣、不滿、幻想誘發出來,
加強了他的反社會情結, 他選擇了報復。 但是, 怯懦和缺乏交流溝通本領的泰迪, 為讓人確認他的才智和技巧, 於是採用了熟悉的自製包裹炸彈和熟悉的大學校園, 他要用自己的聰明和才智大幹一場了。 1978年5月26日, 一份以西北大學科技學院的巴克裡·克利斯特教授為目標的包裹炸彈終於引爆, 拉開了“大學炸彈客”的序幕。 自此, 他越演越上癮, 連續18年的炸彈讓他獲得了公眾的注意力。
人格畫像
一般來說, 炸彈客作案模式:第一找熟悉的區域下手, 這樣會讓他感到比較自在。 第二他們不相信任何人, 獨來獨往, 成為單打獨鬥的偏執狂。 第三強烈要求滿足欲望或者獲取權力。 他們的生活多半是枯燥單調, 因此期待挑起大眾的反應, 為其生活帶來一些刺激。有的是一種強烈的情緒衝突,促使炸彈客發洩自己的憤怒或是挫折。
而從“大學炸彈客”的系列案件來看,又具有強烈的怯懦心理和自卑感。泰迪·卡克辛斯基的怯懦心理非常明顯。自製炸彈,說明他具有明顯的偏執特點,不相信別人。他把炸彈安置後立即離開或以郵寄方式投遞炸彈,這證明了他性格上的懦弱,不願在爆炸發生那一刻與受害者面對面。他要別人尊敬、仰慕他,強烈地要讓自己變得重要,但由於他對批評的敏感,他無法表現自我的才能,只能退避到自己的小天地裡,為內心深處的無力感找尋出路。
在泰迪·卡克辛斯基的身上,自我評價、情緒控制和行為方式都存在著矛盾。兒時父母的過高期望與心態發育的不平衡、成年後自視過高及他人些許的批評之間的衝突導致他在自我評價上出現了矛盾:既覺得自己很高明,又覺得自己很無能。這是導致他偏執性格和自卑感的根源所在。因此,他早期情緒控制過度,拘謹、呆板,但又極其敏感,極度謹慎,不願意也無法表現自己。這種控制達到了極點,他變得難以自製,便採取隱居的逃避方式和製造恐怖的活動。這反映出他既想退避現實社會、又想成為社會焦點的矛盾。
並不是說凡有不快樂的童年,或者感性與理性發展不平衡的人長大後就一定敵視社會,會走上犯罪之路,關鍵是他是否同時具有對這種失衡的控制力量,能夠自我調適,從消極、自卑、無力中走出。泰迪無從調適自己,又失去社會活動和社會交往的樂趣,使他無法排解負面情緒,再加上過於敏感,他心存怨憤,越來越覺得是社會有負於他,不能忘記也無法原諒。於是製造恐怖來證明自己的可怕構思就這樣產生了。這是他個人無法逃避的結果,也是令人深思的教訓。

(以上內容僅授權家庭醫生線上獨家使用,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為其生活帶來一些刺激。有的是一種強烈的情緒衝突,促使炸彈客發洩自己的憤怒或是挫折。
而從“大學炸彈客”的系列案件來看,又具有強烈的怯懦心理和自卑感。泰迪·卡克辛斯基的怯懦心理非常明顯。自製炸彈,說明他具有明顯的偏執特點,不相信別人。他把炸彈安置後立即離開或以郵寄方式投遞炸彈,這證明了他性格上的懦弱,不願在爆炸發生那一刻與受害者面對面。他要別人尊敬、仰慕他,強烈地要讓自己變得重要,但由於他對批評的敏感,他無法表現自我的才能,只能退避到自己的小天地裡,為內心深處的無力感找尋出路。
在泰迪·卡克辛斯基的身上,自我評價、情緒控制和行為方式都存在著矛盾。兒時父母的過高期望與心態發育的不平衡、成年後自視過高及他人些許的批評之間的衝突導致他在自我評價上出現了矛盾:既覺得自己很高明,又覺得自己很無能。這是導致他偏執性格和自卑感的根源所在。因此,他早期情緒控制過度,拘謹、呆板,但又極其敏感,極度謹慎,不願意也無法表現自己。這種控制達到了極點,他變得難以自製,便採取隱居的逃避方式和製造恐怖的活動。這反映出他既想退避現實社會、又想成為社會焦點的矛盾。
並不是說凡有不快樂的童年,或者感性與理性發展不平衡的人長大後就一定敵視社會,會走上犯罪之路,關鍵是他是否同時具有對這種失衡的控制力量,能夠自我調適,從消極、自卑、無力中走出。泰迪無從調適自己,又失去社會活動和社會交往的樂趣,使他無法排解負面情緒,再加上過於敏感,他心存怨憤,越來越覺得是社會有負於他,不能忘記也無法原諒。於是製造恐怖來證明自己的可怕構思就這樣產生了。這是他個人無法逃避的結果,也是令人深思的教訓。

(以上內容僅授權家庭醫生線上獨家使用,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