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樂觀不是天生的 可通過學習獲得

桌上有個杯子, 杯子裡有半杯水, 樂觀的人會開心地說, 還好, 還有半杯水;悲觀的人會沮喪地說, 糟了, 杯子裡的水只有半杯了。 看到的是同樣的半杯水, 樂觀者卻善於從正向的角度思考問題。 其實, 生活中有很多事都是如此, 事物不變, 但是, 如果我們的態度、觀念等主觀意識不同, 我們的心情就會不同。

電擊狗的實驗

為什麼有的人樂觀, 有的人不樂觀?樂觀是天生的嗎?為了解釋這個問題, 著名心理學家馬丁·塞利格曼曾做過一個著名的心理學實驗。

他把狗關在籠子裡, 只要蜂音器一響, 就給狗施以難受的電擊,

狗被關在籠子裡, 無論怎樣掙扎都逃避不了電擊。 多次實驗後, 在電擊前, 先把籠門打開, 蜂音器一響, 此時大部分狗不但不逃避, 反而不等電擊出現就已經臥倒在地, 並開始呻吟和顫抖起來。 另外, 還有約三分之一的狗依然會嘗試逃離。

從這個實驗結果, 塞利格曼發現了大部分狗本來可以主動地逃避, 卻絕望地等待痛苦的來臨。 這樣的現象被他稱為“習得性無助”。 “習得性無助”是一個心理學概念, 通俗地說, 就是狗的無助、悲觀是在一次次的刺激下學習獲得的。

樂觀與悲觀, 都可通過學習獲得

後來, 馬丁的學生進一步研究發現, 人和動物一樣, 人的悲觀也是學習獲得的。 把人置於絕望的環境中, 人為地讓他們無法逃脫失敗或懲罰,

有三分之二的個體學會了放棄, 不再“徒勞”地掙扎與努力。

馬丁·塞利格曼認為:人的性格類型是自幼養成的一種思維方式, 它是在一個人長期的生活經歷中養成的, 其中包括無數次的成功和失敗、讚揚與批評。 絕望之境使人感覺到自己對生活和命運都無能為力, 久而久之, 他就會養成一種膽小怕事、悲觀消極的性格。 所以, 悲觀並不是天生的, 是通過學習獲得的。 相同的道理, 樂觀也是可以學來的。

如何學習樂觀

學習樂觀, 最重要的是培養積極的思維方式。 比如, 你可以學著換個角度看問題。 同樣的事物, 我們換個角度看, 去發現事物美好、有利的一面, “壞事”就會變成“好事”。

學習樂觀, 還可以“積極地歸因”。

所謂“歸因”是指, 我們對事情的發生或其結果給出的解釋。

以對待考試結果為例, 同樣是考試失敗, 有人歸因於題目的難度太大, 有人歸因於運氣不好, 有人會歸因於自己太笨, 應付不了這樣的考試, 還有人會歸因於自己的努力不夠。

現實中, 這四個方面的原因可能都存在, 但是, 不同的歸因方式會影響我們的行動。 認為題目難度太大的人, 可能會放棄, 因為他覺得這樣的考試題目難度是自己不能控制的;認為是運氣不好的人, 可能就會把自己的前途交給命運, 因為運氣也不是自己能控制的;認為自己太笨的人不但會放棄這樣的考試, 甚至在遇到困難時會退縮, 不再嘗試;而認為自己努力不夠的人會督促自己更加努力去彌補自己的不足,

爭取在下一次通過。

當然, 樂觀心態的形成並非一朝一夕, 它需要我們與消極的思維、行為、語言和生活方式進行長期的鬥爭, 需要我們不斷地在挫折與考驗中學習。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