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如果早期發現, 做栓塞介入術, 效果還是不錯的, 可以延長生命1-3年, 介入術是一種微創技術, 病人受到的痛苦比較小, 術後的護理簡單說有幾點。
心理護理
患者一旦知情, 一般就會感到悲觀失望, 思想包袱很重, 對生活喪失信心, 對於這類患者我們治療時進行現場說教, 介紹介入治療的可行性、安全性以及術中可能出現的情況和治療後出現的反應, 從而使患者有充分的思想準備。 根據患者的個性、職業、文化修養的不同, 針對性地消除其恐懼、緊張、憂慮等不良心理, 積極有效的配合治療。 對不知情的患者進行保密治療,
穿刺部位的護理
術後穿刺點用彈性膠布加壓包紮24h並用沙袋壓穿刺點6h以上, 防止穿刺點皮下出血和血腫。 24h後松彈性膠布並覆蓋無菌紗布2~3天, 避免浸濕, 絕對臥床休息24h, 穿刺肢體呈外展伸直位, 24h後方可逐漸離床活動。 應嚴密觀察穿刺部位敷料包紮情況, 加強巡視, 注意觀察足背動脈波動有無減弱或消失, 皮膚顏色是否蒼白及溫度是否下降, 毛細血管充實時間是否延長, 穿刺側下肢有無疼痛和感覺障礙以及早發現股動脈血栓形成。 術後24h本組病人均未出現出血。
胃腸道反應的觀察
介入治療後由於腫瘤被栓塞引起缺血缺氧壞死, 胃腸道反應均可出現不同程度的嘔吐。 化療藥物, 如5-氟尿嘧啶、絲裂黴素等, 可引起病人噁心、嘔吐。 且介入手術時術中牽拉, 栓塞劑引起迷走神經反射性興奮也可誘發噁心、嘔吐。 本組出現31例不同程度的胃腸道反應。 嘔吐時囑病人暫禁食, 取側臥位頭偏向一側, 防止嘔吐物誤入氣管, 同時記錄嘔吐量、顏色和性質, 給予胃複安10mg肌肉注射。 少量多餐, 加強口腔護理, 減少不良刺激, 促進毒素排泄。
肝功能損壞的觀察
介入治療術後病人可能因肝臟缺血缺氧、化療藥物影響等因素導致肝功能不同程度損害, 術後出現穀丙轉氨酶、穀草轉氨酶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
腹痛的護理
肝癌介入治療術後可出現右上腹肝區疼痛, 一般在術後1~3天出現, 3~5天可自行緩解, 疼痛的程度與栓塞的範圍有關, 也可能與腫瘤的供血情況有關。 另外一個原因是由於栓塞後刺激肝包膜或腹膜所致, 藥物在腫瘤組織產生高濃度高效價殺傷作用,
發熱的護理
肝癌病人自身免疫力低下, 化療藥物的使用使造血功能抑制, 易造成局部或全身感染。 器械要嚴格消毒滅菌, 執行無菌操作。 術後使用抗生素防止感染, 如體溫在 38.5℃以下, 一般5~7天自行消退;體溫波動在38℃~39.5℃, 持續幾天給予藥物和物理降溫, 防止因大汗發生虛脫, 鼓勵病人多飲水。
飲食護理
如術後無明顯噁心嘔吐, 鼓勵多飲水, 給予補充水分。 術後1~3天進食清淡易消化的半流質食物,
康復指導
康復階段幫助病人樹立信心, 面對現實保持愉快的心情, 注意勞逸結合, 提高自身免疫力。 通過健康教育能提高病人的保健能力, 配合治療, 預防及減少術後併發症的發生, 縮短住院時間。 肝癌病人往往存在恐懼心理, 情緒不穩定。 幫助病人減輕不安情緒, 做好家屬的思想工作, 從而獲得更多的社會支持。 出院時對其進行有關休息、飲食、服藥、隨診等方面的講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