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熱的紅糖水可讓身體溫暖, 增加能量, 活絡氣血, 加快血液迴圈, 月經也會排得較為順暢, 女性朋友若有行經不暢、小腹脹痛的問題, 不妨試試這個方法;也可加些薑汁共煮, 補中氣、補血養肝(依中醫觀點, 子宮正是走肝經), 溫筋通絡效果會更好。
喝熱的紅糖水可讓身體溫暖, 增加能量, 活絡氣血, 加快血液迴圈, 月經也會排得較為順暢, 女性朋友若有行經不暢、小腹脹痛的問題, 不妨試試這個方法;也可加些薑汁共煮, 補中氣、補血養肝(依中醫觀點, 子宮正是走肝經), 溫筋通絡效果會更好。
但是紅糖屬熱性, 易燥上火, 針對體質虛弱, 寒濕血虛, 氣滯血於的女性可提高體內熱性, 減輕因體寒氣血滯引起的痛經症狀。 反之, 假如你的體質為熱性體質, 即內熱較重, 虛火上行, 服用燥性很大的紅糖水, 好比火上澆油, 身體受不了虛火過旺, 於是以出血方式泄內火, 會造成出血過多。
另外, 紅糖水調節痛經情況對於繼發性痛經有一定的療效, 更多適用於產後痛經恢復女性補充血氣。 可以幫助產後女性緩解子宮收縮, 但對經期女性而言, 用處並不大, 有時候過度吃甜食, 反而會增加她們的焦慮感。 所以說預防痛經還需要平時多注意經期的衛生, 避免經期受涼, 在經期一定要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
9種食物可緩解痛經
1。 棗花椒湯:生薑25克, 大棗30克, 花椒100克。 將生薑去皮洗淨切片, 大棗洗淨去核, 與花椒一起裝入瓦煲中, 加水1碗半, 用文火煎剩大半碗, 去渣留湯。 飲用, 每日一劑。 具有溫中止痛功效。 適用於寒性痛經, 並有光潔皮膚作用。
2。 紅糖水:乾薑、大棗、紅糖各30克。 將前兩味洗淨, 乾薑切片, 大棗去核, 加紅糖煎。 喝湯, 吃大棗。 具有溫經散寒功效。 適用于寒性痛經及黃褐斑。
3。 生薑羊肉湯:羊肉500克, 當歸60克, 黃芪30克, 生薑5片。 羊肉切塊, 與當歸、黃芪、生薑共燉湯。 加鹽及調味品, 吃肉飲湯。 具有益氣養血功效。 適用於氣血虛弱型痛經。
4。 胡益母草煮雞蛋:玄胡20克, 益母草50克, 雞蛋2個。 將以上3味加水同煮, 待雞蛋熟後去殼, 再放回鍋中煮20分鐘左右即可飲湯, 吃雞蛋。
5。 豆蛋酒湯:黑豆60克, 雞蛋2個, 黃酒或米酒100毫升。 將黑豆與雞蛋加水同煮即可。 具有調中、下氣、止痛功能。 適用于婦女氣血虛弱型痛經, 並有和血潤膚功效。
6。 艾薏苡仁粥:乾薑、艾葉各10克, 薏苡仁30克。 將前兩味水煎取汁, 將薏苡仁煮粥至八成熟, 入藥汁同煮至熟。 具有溫經、化瘀、散寒、除濕及潤膚功效。 適用於寒濕凝滯型痛經。
7。 楂紅棗:山楂50克, 生薑15克, 紅棗15枚。 水煎服。 每日1劑, 分2次服。 功效活血化瘀、溫經止痛、行氣導滯。 適用於痛經。
8。 楂桂枝紅糖湯:山楂肉15克, 桂枝5克, 紅糖30~50克。 將山楂肉、桂枝裝入瓦煲內, 加清水2碗, 用文火煎剩1碗時, 加入紅糖, 調勻, 煮沸即可。 具有溫經通脈、化瘀止痛功效。
9。 草香附湯:益母草、香附各100克, 雞肉250克, 蔥白5根。 將蔥白拍爛, 與雞肉、益母草、香附加水同煎。 飲湯, 食雞肉。 適用於痛經, 並能使皮膚有光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