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臨床資料 例1, 男性, 27歲, 農民, 弱智, 因抬重物時摔傷右肩部, 當即出現畸形, 疼痛, 右上肢活動受限, 右手尚能持物, 仍堅持勞動2 d, 直至右上臂嚴重腫脹, 皮膚擦破處滲液, 手感覺消失, 指尖發紫, 手指不能活動。 傷後2 d來院診治。 體查:右肩明顯方肩畸形, 腋下飽滿, 上臂嚴重腫脹呈青紫色, 內側皮膚擦破約4cm×3cm, 有血性滲出液。 手指發紺, 右上肢感覺消失, 三角肌以下皮膚冰涼, 無自主運動。 橈動脈搏動消失。 右上肢呈彈性固定, 杜加征陽性。 X線片示右肱骨頭盂下脫位。 入院後立即行閉合復位術, 復位後出現急性腎功能衰竭,
例2, 女性, 83歲, 農民。 因平地摔倒, 右肩先著地, 傷後當即出現右肩關節畸形、疼痛、不能活動。 傷後1周右手手指逐漸發紺、發黑, 幹萎, 直至完全乾枯。 傷後45 d因仍感疼痛而入院診治。 體查:右肩明顯方肩畸形, 局部有壓痛, 右上肢彈性固定, 腋下捫及肱骨頭, 杜加征陽性。 腕關節以下乾枯, 無彈性, 手指各關節僵硬,
2 討論 肩關節活動度大, 關節盂淺小, 肱骨頭為半球形, 關節囊鬆弛, 易於脫位。 其發生率僅次於肘關節。 脫位容易, 復位也不難, 及時閉合復位即可成功, 且關節功能好, 無嚴重併發症。
肩關節脫位可伴有血管、神經損傷, 其中神經損傷較常見, 但損傷較輕, 經治療大多得到恢復。 而血管損傷則少見, 造成肢體壞死者鮮見報道。
因此, 為了及時解除血管受壓和病損, 儘快恢復肢體的血液供應, 必須儘早復位。 同時應開展廣泛的科普教育, 以提高人民群眾的衛生保健水準, 使患者傷後能儘早得到治療, 以免造成如此嚴重的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