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脈炎是指發生于皮下淺表靜脈的靜脈壁因不同原因引起的炎性反應, 進而血栓形成及管腔粘連閉塞, 是臨床上的常見疾病。 雖然這是一個良性、自限性疾病, 但能復發並持續存在。
患者不宜在同一血管、同一部位多次穿刺。 穿刺時應嚴格無菌操作, 動作準確、熟練, 爭取一次穿刺成功, 將針頭及輸液導管固定牢固。 對長期臥床者應鼓勵其在床上進行下肢活動, 並作深呼吸及咳嗽動作, 必要時由護士協助患者進行被動運動, 以防深部靜脈血栓形成。
預防要做到以下幾方面:
一、清潔
每天用溫水和中性、刺激性較小的肥皂洗腳,
二、皮膚滋潤
為儘量避免足部潮濕, 應穿吸濕性好的棉織襪和透氣性較好的鞋, 並每日更換, 忌穿容易使足部出汗的帆布鞋或膠鞋。 防止皮膚乾燥, 勿在陽光下曝曬, 腳太乾燥時, 可塗一薄層羊毛脂或含水分的潤滑劑, 輕輕擦拭皮膚, 避免使用含酒精或香料的潤膚液。
三、安全
應儘量避免外傷和末梢組織受壓。 要堅持在無障礙物的平地上練習行走;勿在擁擠的人群中穿行;穿寬鬆舒適的鞋, 不穿高跟鞋, 穿鞋以不擠壓腳趾為度。 穿鞋前應先檢查鞋內有無異物, 不要光腳行走, 夜間可穿保護性襪子;夏季防止蚊蟲叮咬,
四、練習
體位和足部的運動練習可促進血液迴圈, 促使側支迴圈的建立。 對下肢供血不足的患者, 為減輕患肢疼痛, 增加患肢的側支迴圈, 改善下肢的血液供應不足, 應堅持定時做AllenBuerger運動。 方法是:病人平臥床上, 抬高雙下肢45°以上, 堅持至足部皮膚蒼白。 這樣可將下肢的積血排空。 抬高患肢的時間,
五、足部皮膚檢查
在採光良好的環境中, 每日仔細觀察, 記錄末梢皮膚有無紅腫、水泡、胼胝體或小的破口。 血管周圍有無腫脹, 紅硬和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