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疾病養生>婦科>正文

7成孕婦易得痔瘡

女性得痔瘡, 對工作生活影響極大, 甚至影響心理情緒的改變。 以往由於女性害羞等心理, 以及就診醫生大都是男性的緣故, 也極少得到及時治療。

孕婦得痔瘡發生率高達76%, 嚴重可引發胎兒早產或死亡

孕婦是痔瘡的高發人群, 痔瘡發生率高達76%, 痔瘡經常反復出血, 日積月累, 導致貧血等症狀, 不但影響孕婦自身的健康, 也影響胎兒的正常發育, 易造成發育遲緩, 低體重, 甚至引起早產或死亡。

因為懷孕後, 隨著胎兒的生長, 腹腔內的壓力不斷增高。 到了懷孕後期膨大的子宮壓迫腹腔內的血管, 影響靜脈的回流,

致使痔靜脈叢曲張, 加上激素的影響, 會產生痔瘡或加重原有的痔瘡。 這與懷孕時兩腿浮腫的道理是一樣的。 此外, 孕婦的活動量校少, 胃腸蠕動緩慢, 糞便在腸腔內停留時間長, 糞便中的水分被過度吸收, 引起大便於燥, 排便時幹硬的大便可擦破痔粘膜, 甚至使原有的痔核脫出, 引起嵌頓與壞死, 而使症狀加重。

孕婦痔瘡如此高發的原因

生理結構的不同, 女性有經期和孕期兩個特殊時期, 在這期間女性的肛門負擔往往加重, 因此有些女性在月經期或妊娠期常出現排便困難和間隔時間延長, 每2-3天才排便1次。 更為嚴重的是女性的妊娠後期, 胎兒增大壓迫直腸, 除了排便困難之外, 直腸肛門的靜脈血回流發生障礙,

這樣不僅容易發生痔瘡, 並且可使原有的痔瘡進一步加重。

妊娠期之後的產褥期也是痔瘡較高的發病期。 肛腸疾病治療資料顯示, 產婦分娩後的痔瘡發病率非常高。 產婦分娩後腹腔空虛, 便意容易變得遲鈍, 加上腹壁鬆弛, 活動減少, 排便無力和排便困難的症狀增多, 常常數日無排便症狀。 如果糞便在腸道中滯留時間過長, 就會高度硬結, 強力排便時損傷肛門直腸, 引發痔瘡。

孕婦或產婦得痔瘡, 手術治療還是保守治療有爭議

孕婦或產婦痔瘡手術採用的是手術治療還是保守治療, 一直存在爭論。 手術會帶來疼痛, 精神緊張和飲食控制, 還會影響到母乳的分泌。 手術後抗生素的使用也會給胎兒或新生兒帶來影響。

懷孕l~3個月時, 是易發生流產的時期。 原有痔瘡的孕婦此時應避免採用各種對子宮產生刺激的保守或手術方法。 7-9個月的晚期妊娠婦女患痔瘡後, 一般也不採用手術治療。 只有在懷孕4-6個月期間, 對於痔瘡症狀嚴重, 產生貧血、脫垂嵌頓和疼痛的病人, 可以考慮採用硬化注射、膠圈套紮或手術切除等方法治療。 但應在外科及產科醫生的共同監護下進行。

懷孕婦女得痔瘡, 如何護理

懷孕婦女得痔瘡後應適當運動, 多食瓜果、蔬菜、蜂蜜等食物, 促使胃腸蠕動, 以保持大便通暢, 防止便秘。 便後應用溫水坐浴, 促進肛門周圍的血液迴圈。 如有便秘可服用潤腸片等較緩和的通便藥物。 有便血者可服用安絡血、維生素K、維生素C等。

發生腫痛症狀時, 用中藥囂洗、坐浴, 外用消痔膏。

更年期也是女性痔瘡的高發期

除娠產婦外, 女性的更年期也是痔瘡的高發期。 更年期女性全身肌肉會鬆弛無力, 與肛門功能有關的組織如括約肌、肛提肌、恥骨直腸肌等同樣變得無力, 肛門功能下降。 與此同時, 婦女更年期往往出現內分泌與神經功能失調, 使人煩躁, 有排便感而又便不盡的感覺, 造成頻繁去廁所的現象, 也是誘發痔瘡的原因。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