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呼吸障礙疾病的病因比較複雜, 呼吸道狹窄、肥胖、神經和肌張力調節功能異常都可致病。 常見的造成咽腔狹窄的病因有兒童腺樣體肥大、扁桃體肥大、鼻息肉、鼻中隔偏曲等。 另外, 由於亞洲黃種人不同於白種人的頜面骨性結構特徵, 一些並不肥胖的人也可發生打鼾。
上述因素可以來源於遺傳, 也可以來源於衰老和不當的生活習慣。 一般來說, 控制體重、戒煙戒酒、建立側臥位睡眠的習慣, 對於預防和減輕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綜合征的症狀, 有一定的幫助。 如果症狀較重, 單純依靠上述措施也不能有效控制病情。
家族有遺傳因素的人, 將來發生打鼾的幾率會比別人高, 所以需要特別注意預防。 因為與打呼嚕和睡眠呼吸障礙相關的多個危險因素具有遺傳性, 比如肥胖、上呼吸道附近的結構和呼吸控制功能等。 大家都知道, 孩子會繼承父母的一些遺傳特徵, 例如臉型, 體型等, 這是外觀的情況。 同樣, 頭、面內部的形狀也會受父母的影響, 比如小下頜的人容易打呼嚕, 如果他的孩子也繼承了小下頜這一頜面特徵, 那麼也就繼承了易患病的風險。 研究人員發現, 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患者一級親屬如父母、兄弟姐妹等, 患病的危險性增加, 而且親屬中患者人數越多, 患病的危險性越大。 有報導稱, 患者親屬患病的危險性較其他人群高兩倍。
尤其需要強調的是, 孩子打鼾需要及時就診。 因為兒童是頜面發育的關鍵時期, 如果打鼾、張口呼吸, 頭面部骨骼常常會發育成容易打鼾的顱面形態, 等到成人以後, 有可能發展為成人的鼾症、睡眠呼吸障礙。 如果到了成人時, 許多結構的糾正往往需要做創傷較大的手術, 風險也會較高。
睡眠呼吸障礙疾病的主要症狀是夜間打鼾, 而且鼾聲很不均勻, 中間可能有間斷, 有的甚至還存在憋醒的現象。 較輕的患者, 白天可以沒有顯著的異常症狀。 較重的患者,
如果懷疑自己得了睡眠呼吸障礙疾病, 首先應當到具備睡眠呼吸監測條件的醫院就診。 因為這種疾病與耳鼻喉科、呼吸內科、神經內科、口腔科、兒科、心血管內科等都有關係。 患者可以根據自己的主要症狀選擇首診臨床科室, 如果醫師認為需要進行睡眠呼吸監測, 就須安排相應的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