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疾病養生>兒科>正文

早期教育從感官訓練開始

他來到心理諮詢室。 落座後我才知道他是為了孩子的問題來諮詢的。 年輕的父親已經有了一番對孩子進行早期教育的規劃。 他說:“我們的孩子還沒到一歲, 我希望把他培養成有作為的人。 我是個愛讀書的人, 命運卻留給我一個最大的遺憾, 那就是沒能走進大學校門。 所以, 我要對孩子進行早期教育。 ”

“可是, ”他的眉頭皺了起來, 眼裡流露出疑惑的神情, “您說孩子怎麼對拿筆寫字沒興趣?前些天, 我給孩子一枝筆, 讓他在紙上畫畫寫寫。 開頭他還蠻有興趣地在紙上亂塗亂畫, 沒多久他就沒興趣了, 再給他筆,

他就扔得遠遠的, 去玩別的東西了。 ”

看來, 這又是一位走進早期教育誤區的家長。 早期教育當然越早越好。 但是, 早期教育不等於早讀書、早識字和寫字、早做算數。 因為這違背了兒童的心理特點, 對兒童的心理發展害莫大焉, 弄不好會壓制了孩子一生的發展。 這位年輕的父親如此關注孩子的早期教育, 是個難得的好爸爸。 可是他教育的內容不對頭, 不滿一歲的孩子還沒到學寫字的時候, 想在孩子身上圓自己的大學夢, 心太急了。 心急吃不了熱豆腐, 不會站就學跑是要摔跟頭的。

早期教育, 從感官訓練開始

那麼, 早期教育該教孩子什麼呢?

所謂早期教育, 從年齡上界定, 一般是指對新生兒到三歲左右的嬰幼兒的教育,

從內容上說, 主要是感官訓練、語言訓練和行為習慣的養成。 感官訓練是早期教育的第一步, 也是整個早期教育的重要內容。 孩子出生後的第一年, 應以感官訓練為主。

心理學上有個有趣的實驗:一位心理學家把12對孿生老鼠分為兩組:一組放到刺激豐富的環境中, 一起裝進一個大籠子, 燈光明亮, 能聽到各種聲音, 並裝有梯子、車輪等;另一組放到盡可能沒有刺激的環境中, 單獨裝進小籠子, 放在昏暗無聲的屋子裡。 80天后, 處於刺激豐富的環境的老鼠腦子體積大、表面折皺深、重量大, 而且聰明得多。 心理學的許多實驗都是先在動物身上做的, 這正像醫生先拿動物做實驗一樣。

這個實驗告訴我們:讓孩子多用眼、耳、手等感官,

多種多樣的感官刺激可以促進大腦的發育, 使之更聰明。 孩子從子宮這個小天地來到陌生開放的大世界, 如果說他們對世界有所認識的話, 那麼最初的認識就是各種感覺。 感覺是一切複雜認識的基礎。 所以說, 不能一提早期教育就只有寫字、算數, 訓練孩子的感官才是教育的第一步。

訓練之一:眼明心便亮

感官訓練首先是眼睛的訓練。 俗話說, 眼明心亮。 孩子剛出生就對光有反應。 眼睛的訓練, 最早應先給孩子以明暗光線的刺激。 隨著孩子長大, 可以在他的小床周圍懸掛各種色彩鮮豔的氣球、布條等, 這比他睜開眼只看見白色的屋頂好得多。 小傢伙首先偏愛紅色, 可以拿個鮮豔的紅球放在他眼前, 逗引他用兩眼注視,

隨後慢慢移動紅球, 吸引他的兩眼跟蹤紅球。 小傢伙對人的臉似乎有極大興趣, 比注視別的東西時間都長, 會盯住人的臉長時間目不轉睛。 家長可以在哄抱孩子時經常變換位置抱孩子, 讓他從不同角度注視您的臉, 訓練他的視覺機能。

對兩三歲的孩子應給他準備五顏六色的玩具, 還可以利用遊戲訓練視覺能力。 例如, 大人在一張紙上先畫一條紅線, 讓孩子也畫一條紅線;大人畫一條綠線, 孩子也畫一條綠線, 其他顏色類推。 孩子畫得顏色不一樣, 算輸。 然後互換由孩子先畫, 這叫畫線遊戲。 也可以跟孩子說, 我心裡想著屋子中的一個東西, 是紅色的, 你猜是什麼?他就可能猜各種紅色的東西。 猜著了再輪換, 這叫猜猜看遊戲。

還可以把棋子、豆粒等小東西放幾個在桌上, 讓他看一眼後快速說出數目, 說對了再互換, 這叫數數遊戲。

訓練之二:耳聰舌頭勤

其次是聽力的訓練。 經驗告訴我們, 孩子的聽覺有時是很靈的, 這時要充分利用並訓練它。 比如, 小寶貝啼哭時, 不要以為只有餵奶才是好辦法, 弄出一個清脆的音響(如鈴聲), 同樣能止住小寶貝的哭聲, 還可以吸引他尋找聲源。 雖然母親未必是歌唱家, 為了孩子還是應學會幾首好聽的歌, 因為孩子早期跟母親交往時間最長。 給孩子輕聲地朗讀詩歌也是個好辦法, 這可以使他們隨大人語調的變化有不同反應, 又為發展語音聽力做了準備。 孩子非常喜歡有人跟他“聊天”, 儘管他們還聽不懂。

跟兩三歲的孩子玩悄悄話遊戲也可以訓練耳朵。如果孩子由於某些疾病(如中耳炎)致聽力受損,除其他措施外,父母更應注意對孩子大聲喊話,以訓練聽力。這個階段是孩子語言發展的關鍵期,應特別注意增加孩子的語言交流。

訓練之三:手巧心也靈

再有是手的訓練。手並非只是用來勞動的。對嬰幼兒來說,手首先是一種重要的感官,是認識世界的重要途徑。由皮膚獲得的感覺叫觸覺。閉上眼試想,事物的冷熱、軟硬、輕重、大小、遠近等都可以用手來“認識”。而且,即使睜開眼,冷熱、軟硬等也只能靠手摸出來。只是成人有了經驗,似乎用眼也可以看出來。這就不難理解,嬰幼兒的兩隻小手總要東摸西摸閒不住,因為這對他的生活有很重要的意義。因此,應該充分解放他們的雙手。讓小寶貝的手摸摸抓抓,還可以訓練他們手眼協調。對兩三歲的孩子,可以做蒙眼睛遊戲,給他們手上放一個東西叫他們猜是什麼,或者讓他自己摸。這樣可以發展孩子的觸覺機能。一些運用手指的遊戲,如折紙、剪紙等,也可以發展孩子肌肉關節的感覺能力。此外,觀察力、創造力等也可從中得到發展。常言道,心靈手巧,反之也是成立的。

我們進行了如上的溝通之後,年輕的父親終於領悟了:“原來這才是早期教育呀!以前我把早期教育當成只教孩子讀書寫字了。這不,昨天孩子又把筆扔得遠遠的,我還差點打他一巴掌呢!看來,要培養孩子首先得懂孩子的心理啊!”

編輯推薦:

日本媽媽培養天才寶寶的13個絕招

當心!好心媽媽扼殺寶寶創造力

嬰兒早期教育不容忽視的關鍵期

家庭醫生線上專稿,轉載請注明家庭醫生線上;媒體合作請聯繫:020-37617238

跟兩三歲的孩子玩悄悄話遊戲也可以訓練耳朵。如果孩子由於某些疾病(如中耳炎)致聽力受損,除其他措施外,父母更應注意對孩子大聲喊話,以訓練聽力。這個階段是孩子語言發展的關鍵期,應特別注意增加孩子的語言交流。

訓練之三:手巧心也靈

再有是手的訓練。手並非只是用來勞動的。對嬰幼兒來說,手首先是一種重要的感官,是認識世界的重要途徑。由皮膚獲得的感覺叫觸覺。閉上眼試想,事物的冷熱、軟硬、輕重、大小、遠近等都可以用手來“認識”。而且,即使睜開眼,冷熱、軟硬等也只能靠手摸出來。只是成人有了經驗,似乎用眼也可以看出來。這就不難理解,嬰幼兒的兩隻小手總要東摸西摸閒不住,因為這對他的生活有很重要的意義。因此,應該充分解放他們的雙手。讓小寶貝的手摸摸抓抓,還可以訓練他們手眼協調。對兩三歲的孩子,可以做蒙眼睛遊戲,給他們手上放一個東西叫他們猜是什麼,或者讓他自己摸。這樣可以發展孩子的觸覺機能。一些運用手指的遊戲,如折紙、剪紙等,也可以發展孩子肌肉關節的感覺能力。此外,觀察力、創造力等也可從中得到發展。常言道,心靈手巧,反之也是成立的。

我們進行了如上的溝通之後,年輕的父親終於領悟了:“原來這才是早期教育呀!以前我把早期教育當成只教孩子讀書寫字了。這不,昨天孩子又把筆扔得遠遠的,我還差點打他一巴掌呢!看來,要培養孩子首先得懂孩子的心理啊!”

編輯推薦:

日本媽媽培養天才寶寶的13個絕招

當心!好心媽媽扼殺寶寶創造力

嬰兒早期教育不容忽視的關鍵期

家庭醫生線上專稿,轉載請注明家庭醫生線上;媒體合作請聯繫:020-37617238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