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 要根據腦癱的類型和受累部位來決定。 對於痙攣型上肢呈現的肩內收、上臂內旋、曲肘、前臂旋前、腕屈曲、拇指內收, 施術者面對患兒, 左手拿捏患兒右臂, 右手拿捏患兒左臂, 拇指在內側, 用力稍重, 其餘四指在外側, 用力稍輕, 自肩部由上到下, 直到腕關節及大魚際, 用力由輕到重, 反復二十次以上, 使肌肉鬆弛, 然後用手握腕關節部, 使上肢外展外旋, 反復二十次以上, 每天一次, 堅持長期治療, 直至康復。 兩側同做。
對於痙攣型下肢的曲髖股、內收、內旋、屈膝、足內翻、拿捏手法同上肢, 自大腿跟部向下直至踝關節,
對於軟癱和共濟失調型的按摩方法, 首先行捏脊法, 其捏拿部位是督脈循行部位, 督脈行于背脊正中, 總督一身之陽經, 為陽脈之海, 其貫穿於脊髓。 通過捏拿撫摸, 可使手、足三陽經脈循行暢通,
第二步是兩手對掌揉搓, 手法要輕揉, 自上而下, 反復二十次, 以促進肌肉的發育和肌力的恢復。 對於四肢依次進行, 每日要全部揉完軟弱無力的肢體5次以上。
第三步是捏筋法, 對於肢體的局部或筋腱通過捏揉摳拿, 提放點撥、搓壓滾掐、推扳抖抓等手法, 使施術部位產生酸、麻、痛、脹等感覺,
進行性肌營養不良的按摩
過行性肌營養不良是四肢近端肌群進行性消瘦和無力, 除服用本院系列藥物治療外, 同時使用按摩療法, 使經絡疏通、肌肉得以氣血濡養, 肌力得以恢復。 具體手法是先行捏脊法, 疏通全身手足三陽經。 然後再用雙手對掌揉搓四肢近端肌群。 如此可使肌肉萎縮的發展延緩, 能維持正常的生活自理, 且可參加一定的勞動、工作活動。
對於小腿後面肌肉(比目魚肌)痙攣強者, 可用雙手握小腿, 雙拇指在肌肉後面併攏由下向上逐漸移動按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