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一冷, 大家不約而同都想吃麻油雞, 但臉書上卻也哀鴻遍野:麻油雞好香, 但為什麼感冒不能吃……僅以雞肉、薑、麻油、米酒組合而成的麻油雞真有這麼多禁忌嗎?
熱補麻油雞, 適合虛寒體質
“冬令進補, 開春打虎!”傳統農業社會每年要歷經春耕、夏耘、秋收、冬藏, 正是儲備能量的季節, 加上天冷陰寒、易耗損陽氣, 為了適應季節變換, 冬令進補其實是順應自然的養生, 這也是為什麼天一冷大家都想吃麻油雞。
但現代工業社會務農人口少了, 大部份的人四季忙碌且四季都補, 營養過剩反而成了常見的問題,
進補, 其實就是透過藥材與食材將身體的陰陽表裡、寒熱虛實調整到平衡的健康狀態, 所以搞清楚麻油雞的性味適不適合自己的體質, 才能知道自己究竟能不能吃。
麻油雞湯底主要以麻油、米酒、姜組合而成, 實生的麻油性味偏寒, 但加熱以後就轉為熱性, 加上薑跟酒皆屬熱性食材, 所以透過這些元素烹調而成的麻油料理, 像麻油腰子、麻油豬肝、麻油麵線等, 都是熱補。
既然是熱補, 就有它適合的體質。 基本上體質偏虛寒, 怕冷、容易四肢冰冷的人吃了就會覺得很舒服, 但體質偏燥熱, 容易口臭、嘴破、便秘的人, 吃了反而會導致身體不適。
此外, 吃麻油雞也有禁忌,
感冒究竟能不能吃?
身體正處於發炎狀態, 體質會偏熱性, 不適合燥補, 所以感冒、發燒、扁桃腺發炎、泌尿道發炎、急性肝炎……其實都不適合吃麻油雞, 人們常說感冒吃了會“束”起來, 指的其實就是發炎、腫痛愈來愈嚴重, 導致喉嚨緊得像束起來一般。
雖然西醫沒有特別的禁忌, 但國泰綜合醫院內分泌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黃莉棋提到, 感冒重要的是多喝水、補充豐富的維生素C, 例如喝杯現打的蔬果汁, 而不是去吃重油重鹹的食物。 可見感冒期間避免吃麻油雞的確是應該遵循的說法。
此外, 心火旺導致的失眠、焦慮;更年期、經常熬夜的陰虛體質;容易出油、皮膚生痤瘡的濕熱體質,
三高、痛風、腎臟病 務必小心吃
要說禁忌, 最該小心的反而是三高(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痛風、腎臟病的患者。 在心血管疾病好發的冬季, 高油、高鹽、高膽固醇的麻油雞料理是這類患者最害怕的食物。
高血壓患者忌高鈉。 要小心麻油麵線, 因為麵線鹽分高, 加上湯頭既有的調味, 容易過鹹。
想排鈉需要高鉀, 所以增加蔬菜的份量是必要的, 但最好單獨川燙, 別淋肉醬, 更不要放進麻油湯裡煮, 否則油吸飽飽, 反而更糟。
高血糖患者則要避免升糖指數高的食材, 例如麵線可用蕎麥面、地瓜飯或五穀米飯等升糖指數較低的澱粉取代, 但更重要的還是精算份量, 如果有吃麵線、米血, 當天的澱粉就務必減量。
高血脂的病人則要避免膽固醇過高的食材, 像麻油腰子、麻油豬肝、麻油下水等內臟類, 油分高的湯也要少喝。 痛風怕內臟跟湯頭裡的高普林, 所以同樣要避免這些東西。
腎臟病要小心的食物更多。 鈉、鉀、蛋白質、膽固醇幾乎都要隨著建議嚴格限量, 所以同樣要精算每項食材。
麻油雞讓這些人又愛又恨, 但只要小心控制, 注意以下幾個重點, 其實這些患者也可以安心吃麻油雞。
1、油、酒、鹽少放, 清淡口味同樣吃得到麻油雞的噴香。
2、雞肉一定要去皮, 否則麻油的油脂加上雞皮的油脂簡直就是喝油。
3、別煮成火鍋。 家裡不是每個人體質都適合吃, 而且火鍋大多摻雜高熱量的火鍋料, 容易吃進額外的負擔, 況且健康的蔬菜加進鍋裡煮只會吸飽滿滿的油,
4、搭配茶、水, 切忌再飲酒。
吃麻油雞還要配燒酒, 絕對是上述患者的大忌, 建議搭配茶、水幫助代謝。
5、將一碗麻油雞當成餐點的一部份, 有油脂、蛋白質, 加上一碗低熱量的五穀米飯當澱粉, 搭配川燙蔬菜當纖維質, 同樣是健康的一餐。
6、吃過一餐豪華的麻油雞, 下一餐務必減量, 免得餐餐大魚大肉, 導致體重、血脂、尿酸……等資料飆得厲害, 反而什麼都不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