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經常心慌是因為心律失常嗎

心律失常是心血管系統最常見的症狀之一。 其臨床表現根據心臟跳動的頻率、規律的不同而不同, 如陣發性心動過速, 患者多有心悸、氣促、心前區不適、頭暈、出汗及噁心等表現。 前期收縮(又稱早搏), 患者會有胸悶、心跳停頓感等。 引起心律失常的原因有很多, 如高血壓、冠心病、體內電解質紊亂等。 根據臨床醫生觀察, 也有不少人的心律失常大多由生活因素而誘發的。

摸脈判斷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是怎樣的一種疾病, 其發生與哪些因素有關呢?專家說, 正常人心跳節律規整, 靜息狀態下心跳一般在每分鐘60至100次之間,

若每分鐘心跳低於60次、超過100次或節律不規整, 就認為發生了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既可是某些疾病的臨床表現, 也可為獨立疾病。 其種類繁多, 為便於臨床治療, 可分為心動過緩和心動過速兩種。

研究顯示, 幾乎所有心臟病發展到一定程度都會出現心律失常, 這是導致心律失常的最常見原因, 其中以冠心病、心肌病、瓣膜病等多見。 精神緊張、情緒激動、過度疲勞、大量飲濃茶或濃咖啡、過多喝酒、吸煙等不良生活方式會干擾神經調節功能, 影響心臟跳動, 此類情況臨床也較為常見。 感冒、扁桃體炎、菌痢等感染性疾病也會引起心律失常, 這往往與感染後引起了心肌炎有關。 此外, 甲狀腺機能亢進或低下等代謝性疾病、缺鉀或血鉀過高等電解質紊亂,

也可干擾心臟正常跳動。 有上述情況者均屬心律失常高發人群, 應多留意心跳。

初步判斷心律失常的最簡單方法就是摸脈。 脈搏過快、過慢或不齊往往提示有心律失常。 心電圖可確診大多數心律失常, 臨床上最常用。 但絕大多數心律失常為陣發性, 患者就診時若未發作, 心電圖可能仍為正常。 這時, 可進行24至48小時連續動態心電圖監測。 若還不能發現, 可進行電生理檢查。

哪些生活原因導致心律失常

一、體位:據研究, 人體在體位元發生改變的情況下, 除迷走神經張力有變化外, 血液動力學也會發生程度不同的改變。 有些人的適應力、調節能力差, 在由立位到臥位或由臥位到立位時,

可出現短暫的心律失常, 如立即做心電圖檢查可見圖像有異常改變, 但也會很快消失。

二、吃:有些人在吞咽食物3到6秒鐘時可突發心悸、頭昏, 甚至昏厥;有的出現心動過速、頻繁早搏;有的則發生心動過緩、傳導阻滯, “狼吞虎嚥”時症狀更明顯。 吞咽食物引起的心律失常多數可自行消失, 但也有反復發作而致死亡的病例。 因此吃東西時還是應該細嚼慢嚥, 這樣也有助於消化吸收, 對健康有益。

三、衣服:合成纖維衣服可使一些人出現室性早搏。 這可能與機體對合成纖維過敏導致組織胺類物質釋放有關, 也可能是合成纖維衣服引起皮膚靜電干擾, 改變體表電位差, 從而使心臟電傳異常。

四、煙:煙草中的多種有害物質可直接刺激植物神經,

常會引起心律失常。

五、飲:多飲酒可加重心臟負擔, 增加心肌耗氧量, 大量喝咖啡也會導致同樣結果。

六、外界的刺激:機體突然受寒、受驚嚇、神經系統受刺激, 血管突然收縮, 血壓升高, 引起心律失常, 嚴重者可導致死亡。

七、運動:運動時通過降低副交感神經張力, 增加交感神經張力, 會使心率增快, 房室傳導改變, 心肌耗氧量增加, 誘發心律失常。

八、情緒:喜、怒、哀、樂、驚、恐、悲、這七情的調節失控均可通過大腦中樞神經系統, 使心臟神經功能及內分泌激素釋放失衡, 導致心律不齊。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