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疾病養生>兒科>正文

小兒腸套疊有年齡特點 發病原因分兩種

小兒腸套疊起病急驟, 多見於健康肥胖的嬰兒, 且多發於2歲以下, 特別是4-10個月的嬰兒, 其中以6個月的乳兒發病率最高。 2歲以上患本病者逐漸減少。 腸套疊的發病無明顯季節性, 但多發於氣候多變的季節, 特別多見於春季(3-5月), 並與上呼吸道感染的流行情況和嬰兒腹瀉的發病情況有關。 有腹部腫塊, 於右上腹或臍上可觸及臘腸型腫塊, 表面光滑, 稍可活動, 具有一定壓痛。 那麼, 引起小兒腸套疊的具體原因有哪些呢?

小兒腸套疊的病因:

腸套疊的病因分原發和繼發兩種。

95%為原發性, 多為嬰幼兒, 病因迄今尚未完全清楚,

在腹腔內發生腸套疊的腸段及其附近均找不出顯著的器質性因素;有人認為嬰兒回盲部系膜固定未完善、活動度較大是引起腸套疊的原因。 小兒多發于氣候變化較大的季節, 如春季多見, 可能與此季節上呼吸道和淋巴結的病毒感染較多有關。

約5%病例為繼發性, 多為年長兒, 多繼發於腸息肉、腸腫瘤、腸憩室、腸壁炎性增生等病變導致的腸蠕動力式改變。 腸道腫物是成人腸套疊量常見的繼發原因, 這是因為腫瘤所在部位的腸管常出現蠕動節律失常, 成為引起腸套疊的誘導點。

發生腸套疊的腸管可見明顯的機械原因, 如美克爾憩室翻入回腸腔內, 成為腸套疊的起點;腸息肉、腸腫瘤、腹型紫癜致腸壁血腫等均可牽引腸壁而發生腸套疊。

有些促發因素可導致腸蠕動的節律發生紊亂, 從而誘發腸套疊, 如飲食改變、腹瀉及其病毒感染等均與之有關, 目前已分離出的有腺病毒非流行型I、Ⅱ、V血清型等。

病理變化

是沿腸蠕動方向使近端腸管套入遠端腸管內, 即下行性或順行性腸套疊。 偶爾因強烈的逆蠕動使遠端腸管套入近端腸管內, 稱為上行性或逆行性腸套疊。 根據套入腸管與被套腸管部分, 腸套疊可分為小腸型(小腸套入小腸)、回盲型(回盲瓣套入結腸)、回結型(末端回腸套入結腸)、結腸型(結腸套入結腸)及較為少見的空腸胃套疊。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