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疾病養生>腫瘤科>正文

有哪些外界致癌因素

一、物理性致癌因素

如與較大劑量X線接觸或大劑量紫外線照射, 可使皮膚患鱗狀細胞癌;又如長期與大劑量放射性物質接觸的礦工、長期生活在放射性物質污染區的居民, 容易得肺癌和白血病;再如長期食用過熱、過硬食物刺激的人食管癌的發病率就高。

二、化學性致癌因素

經醫學研究發現有致癌作用的化學物質有:1、化學元素, 長期和較大劑量接觸鉻可引發肺癌;鎳能引起肺癌和鼻癌;砷能引發皮膚癌和肝癌;鎘可引發前列腺癌;鉛、鐵、鋅、硫、鉬等也可能引發癌症。 2、環狀碳氫化合物, 煤煙灰和煤焦油中含有環狀碳氫化合物,

最常見的是3、4-苯並芘, 它可以引發陰囊癌和皮膚癌。 3、亞硝胺化合物, 這種化合物可存在於飲用水和食物中, 主要誘發食管癌、胃癌、結腸癌、肺癌、肝癌等。

三、生物致癌因素

從科研成果看, 生物因素主要有以下三個:

一是病毒:已從非洲兒童淋巴癌和鼻咽癌患者的癌組織中分離出一種皰疹樣病毒(EB病毒), 從乳腺癌、白血病、宮頸癌、惡性黑色素瘤和某些肉瘤中也發現了類病毒顆粒。 免疫學的研究也證實不少癌症病人血清中有抗病毒抗體。 可以這樣認為, 病毒是機體內潛伏的致癌因素, 在一定條件下, 就可能誘發癌症。

二是黴菌:穀物、豆類、堅果類和蔬菜中含有多種黴菌, 如黃麴黴菌、鐮刀菌、交鏈孢菌和雜色曲黴菌,

其中黃麴黴菌產生的黃麴黴毒素有較強的致癌作用, 可能誘發肝癌和胃癌。 糧食、豆類、堅果、蔬菜等食物一旦發現黴變, 就不能再吃。

三是寄生蟲:臨床觀察, 患肝吸蟲的病人膽管型肝癌的發病率較高, 患日本血吸蟲病的病人中直腸癌和結腸癌的發病率較高。

雖然上述因素是引發癌變的外部條件, 但是隨著這些因素的加強, 它將啟動機體內源性致癌因素, 從而引發癌症。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