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疾病養生>骨科>正文

頸椎病是如何分類的

頸椎病是中、老年人常見病、多發病之一。 據統計, 其發病率隨年齡升高而升高。 在頸椎病的發生發展中, 慢性勞損是首要罪魁禍首, 長期的局部肌肉、韌帶、 關節囊的損傷, 可以引起局部出血水腫, 發生炎症改變, 在病變的部位逐漸出現炎症機化, 並形成骨質增生, 影響局部的神經及血管。 外傷是頸椎病發生的直接因素。

頸椎病的分類介紹:

(1) 神經根型:頸椎間盤退行性改變或骨質增生的刺激, 壓迫脊神經根, 引起上肢的感覺、運動功能障礙, 常表現為一側上肢節段的運動障礙或感覺麻木。

(2) 脊髓型: 頸椎間盤突出、韌帶肥厚骨化或者其他原因造成頸椎椎管狹窄

, 脊髓受壓和缺血, 引起脊髓傳導功能障礙者。 有的以上肢開始發病, 向下肢發展;有的以下肢開始發病, 向上肢發展。 主要表現為走路不穩、四肢麻木、大小便困難等。

(3) 椎動脈型: 由於鉤椎關節退行性改變的刺激, 壓迫椎動脈, 造成椎基底動脈供血不全者, 常伴有頭暈、黑朦等症狀, 與頸部旋轉有關。

(4) 交感神經型: 頸椎間盤退行性改變的刺激, 壓迫頸部交感神經纖維, 引起一系列反射性症狀者, 臨床上比較少見, 而且常與心血管疾病、內分泌疾病等混雜在一起, 難以鑒別。

(5) 其他型:指食管壓迫型, 吞咽有異物感, 臨床上非常罕見。

對頸椎病診斷明確, 神經根壓迫症狀嚴重, 保守治療後症狀無明顯好轉者應採取手術治療,

而對於脊髓型頸椎病患者, 即主要表現為雙下肢走路無力、行走不穩等症狀的患者, 則應儘早實行手術治療, 以獲得良好的恢復效果, 因這類患者的治療效果與神經壓迫時間長短有密切關係。 而對於椎動脈和交感神經興奮型的患者, 手術效果相對來說就不太確切。

頸椎病患者需定時改變頭頸部體位, 注意休息, 勞逸結合。 抬起頭並向四周各方向適當地輕輕活動頸部, 不要老是讓頸椎處於彎曲狀態。 伏案工作不宜一次持續很長時間, 超過2個小時以上的持續低頭工作, 則難以使頸椎椎間隙內的高壓在短時間內得到有效的恢復緩解, 這樣會加重加快頸椎的退變。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