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脾腎陽虛證是怎麼形成的?

脾腎陽虛, 病證名。 由多由感受寒邪較重, 或久病耗氣損傷脾腎之陽氣, 或久瀉不止, 損傷脾腎之陽, 或其他臟腑的虧虛, 累及脾腎兩髒等引起。 脾虛陽氣不足, 多引起大腸功能失調, 表現為或腹瀉, 或便秘。 吸收不良綜合症、潰瘍性結腸炎、習慣性便秘常出現或伴有此症。

脾腎陽虛常見於虛勞、泄瀉、 痢疾、水腫、鼓脹、腎風, 以及西醫的慢性腸胃炎、慢性腎炎、慢性腎功能衰竭等疾病。 那麼, 脾腎陽虛是怎麼相處的呢?下面為您詳細介紹。

腎陽虛證的形成原因主要有:

1。 脾腎久病, 耗氣傷陽。

2。 久瀉久痢, 損傷腎陽, 脾腎兩傷。

3。 水邪久踞, 腎陽虛衰, 不能溫養脾陽。

4。 脾陽久虛, 不能充養腎陽。

以上原因均可導致脾腎陽氣俱傷, 形成脾腎陽虛證。 脾腎陽虛證的病因病機多由脾、腎久病耗氣傷陽, 或久泄久痢, 或水邪久踞, 導致腎陽虛衰不能溫養脾陽, 或脾陽久虛不能充養腎陽, 終則脾腎陽氣俱傷而成。 脾為後天之本, 腎為先天之本。 脾主運化水穀精微, 須借助腎陽的溫煦, 腎臟精氣亦有賴於水穀精微的不斷補充與化生。 脾與腎, 後天與先天是相互資生、相互影響的。 《醫宗必讀·虛勞》:"……脾腎者, 水為萬物之元, 土為萬物之母, 兩髒安和, 一身皆治, 百疾不生。 夫脾具土德, 脾安則腎愈安也。 腎兼水火, 腎安則水不挾肝上泛而淩土濕, 火能益土運行而化精微, 故腎安則脾愈安也。

"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