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吳龍貴:人肉搜索富家子折射一種正義焦慮

“富家子鬧市飆車撞死人”事件近日成為輿論關注的熱點, 與此同時, 一場關於“ 人肉搜索”的討論也是網路上展開。 先是有網友在事發不久就“人肉”出肇事者胡斌及其父母的身份、職業、工作單位、家庭住址以及聯繫方式等內容, 隨後, 天涯、凱迪等知名論壇則明確表示, 反對人肉搜索。 (《南方都市報》5月11日)
群情激憤之下, 以人氣和知名度為立身之本的論壇能夠主動拒絕“人肉搜索”, 體現了良好的職業操守, 這是值得尊敬的。 然而, 網路上的民意調查顯示, 有高達95%的網友支持對肇事者進行“人肉搜索”。 這或許正是對“人肉搜索是把雙刃劍”的最好詮釋。
在強大的民意基礎下, 優點和缺點同樣明顯的“人肉搜索”究竟該何去何從, 到了深刻反思的時候了。
的確, 任其無度發展下去, “人肉搜索”有成為“多數人暴政”的可能。 由於網路表達的無障礙, “人肉搜索”在相當長一段時間裡, 都游走在道德與法律的灰色地帶, 曝光個人隱私, 進行人身攻擊, 甚至淪為打擊和報復異已的工具, 種種隱身網路背後的複雜表情, 使得“人肉搜索”從當初的一種純粹的娛樂方式, 變成一個讓人憂心忡忡的“資訊炸彈”。
但是, 如果只為窺私或者發洩, 相信“人肉搜索”也不會存在至今。 同樣不能忽視的是, 網路和網友都有著很強的自我調節能力。 從清理低俗網站, 到網友發起“線民自律公約”,
“人肉搜索”也在逐步得以改觀和規制。 一個都能感受到的傾向是:“人肉搜索”的興趣點正在發生轉移, 從當初指向普通公民, 譬如“銅須門”, “虐貓女”, 到現在更多地指向了公共事件, 針對的是權貴群體, 如“林嘉祥”事件, “天價局長”事件。
應該能夠發現, 如今的“人肉搜索”已經與當初大不同, 浮躁的集體情緒得以最大程度的消解, 而以理性成分居多。 人們進行人肉搜索的意圖, 也不再想涉人隱私, 而是為了追索真相。 這背後的社會心態顯而易見:一旦涉及到權勢和富人等特權群體, 真相便不會輕易浮出水面, 必須通過自發的努力去“倒逼”。 不幸而有幸的是, 幾乎所有的事實最終都證明, “人肉搜索”對於這類公共事件的妥善解決都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胡斌”案中, 肇事者及其同伴“抽煙打鬧”, 並聲稱“可以用錢擺平”的囂張表現, 以及警方做出的與常識有著較大差距的“時速70公里”的鑒定結果, 才是網友進行“人肉搜索”的觸發點, 而不是因為網友對其隱私有多麼的感興趣。
不論從哪個角度看, “人肉搜索”都不是參與公共事件的最佳方式。 但如果真相常常和我們躲起“貓貓”, 人們對社會正義的實現普遍地存在一種焦慮和擔憂, 事實一再地暗示我們, 權力和財富很多時候的確稱得上是“硬通貨”, 可以踐踏社會底線的時候, “人肉搜索”就是公眾的一種無奈而本能的選擇。 因為誰也不敢保證, 自己不會成為下一個受害者。 所以, 所以真正需要擔心的不是“人肉搜索”,
而是公信力在人們心目中的沉淪。 如果公信力得以回歸, 公眾有足夠的理由相信, 每一起涉及特權階層的公共事件都能得到公平公正的處理, 那麼人肉搜索自然會完成其歷史使命。 這, 看起來任重道遠。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