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少女初潮, 心理壓力大、久坐致氣血循環變差、經血運行不暢、愛吃冷飲等造成。
(2)經期劇烈運動、受風寒濕冷侵襲等, 均易引發痛經。
(3)遺傳因素女兒發生痛經與母親痛經有一定的關係。
(4)內分泌因素月經期腹痛與黃體期孕酮升高有關。
(6)子宮發育不良容易合併血液供應異常, 造成子宮缺血、缺氧而引起痛經。
(7)子宮位置異常若婦女子宮位置極度後屈或前屈, 可影響經血通暢而致痛經。
(8)精神、神經因素部分婦女對疼痛過分敏感。
(9)子宮內膜以及月經血中前列腺素(PG)含量升高,
(10)子宮的過度收縮。 雖痛經患者子宮收縮壓力與正常婦女基本相同, 但子宮收縮持續時間較長, 且往往不易完全放鬆, 故發生因子宮過度收縮所致的痛經。
(11)子宮不正常收縮。 痛經患者常有子宮不正常收縮, 因此往往導致子宮平滑肌缺血, 子宮肌肉的缺血又可引起子宮肌肉的痙攣性收縮, 從而產生疼痛而出現痛經。
(12)婦科病如子宮內膜異位症、盆腔炎、子宮腺肌症、子宮肌瘤等。 子宮內放置節育器(俗稱節育環)也易引起痛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