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質疏鬆早已不是傳說中的老年疾病, 隨著生活壓力的增加, 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受到骨質疏鬆的侵擾, 在不知不覺中降低了患者的生活品質。 一旦出現骨質疏鬆症, 要在第一時間進行藥物治療防止症狀惡化。 那麼治療骨質疏鬆的常見藥物有哪些呢?
劑聯合使用, 以克服降鈣素過度降低血鈣而加重骨回收。 使用過程中偶爾會發生噁心、嘔吐等副作用。 其有效時間較短, 一般在12-16個月, 長時間使用會出現抗藥性。
氟化鈉:氟化鈉可刺激骨形成, 增加松質骨骨量。 一般日服用50-80毫克, 同時補鈣, 可用藥半年、停藥半年交替進行。
雙磷酸鹽:雙磷酸鹽可減少骨吸收, 抑制破骨細胞的活性, 能增加全身松骨骨量。 目前常用的是骨磷, 日口服400毫克, 3個月為一療程。 若病情較為嚴重可先用針劑, 靜脈滴注, 可連續輸注3-5日, 但不宜超過7天, 否則會引起低鈣血症。
鈣劑:增加鈣的攝入量, 可使負鈣平衡轉為正鈣平衡, 有利於骨重建, 且正鈣平衡骨量增加, 可減少骨折的發生。 老年人每日膳食中鈣供給量至少應達到800毫克, 但老年人腸道吸收功能一般比較差, 飲食攝入量大多不足, 因而最好額外補充鈣質, 且年齡越大, 補充的鈣質應越多, 對65歲以上的老年人, 每日補充鈣應在1500-2500毫克。
降鈣素:降鈣素具有抑制破骨細胞活性、減少破骨細胞數目、降低骨轉換的作用。 此外, 降鈣素還有止痛作用。 但它應與鈣制。
維生素D及活性產物:鈣的吸收需要維生素D, 二者聯合平衡使用, 可降低血清副甲狀腺激素的分泌, 使骨鈣回吸入血的量明顯減少, 增高骨鈣。 骨質疏鬆症者常對維生素D有抗藥性,
性激素:人體內的性激素能促進骨骼中蛋白質的合成, 刺激骨細胞的生長, 維護骨骼的強壯與堅固。 可適當補充一些性激素, 有利於防治骨質疏鬆。 男性可補充長效睾丸酮製劑, 可增強骨細胞活性, 抑制骨吸收, 使骨礦物質密度增高。 女性尤其是絕經後的女子應補充一些雌激素, 因為雌激素可降低骨組織對副甲狀腺的敏感性, 刺激甩骨細胞產生骨基質, 抑制骨吸收, 糾正負鈣平衡, 同時還可使尿鈣及尿羥脯氨酸減少, 達到防止骨鈣回吸入血的效果。 但使用性激素應在醫生指導下進行, 藥劑的用量、療程的長短及停藥都要依據具體情形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