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是最基礎的早教方法, 是學齡前兒童的啟蒙開始。 然而, 有很多家長不會掌握家庭教育的“度”, 這樣就會導致過度教育, 結果就是反而危害到孩子的成長。
過度教育的危害
過分親昵:父母與孩子的情感交流十分必要, 但也要根據年齡特點。 對較大的孩子過分親呢, 常常會影響性別角色的形成。 常見的“戀母情結”往往就是由於這個原因。
過分關懷:對兒童的照顧應隨兒童年齡的增長而逐漸減弱。 過多的替代就是對提高孩子自理能力的剝奪, 促使孩子向退縮心理發展。
過度教育:超出孩子能力範圍、過多的學習內容佔據了孩子休息遊戲的時間,
期望值過高:適當的期望值可以成為孩子進步的動力, 促進成才。 但如不根據孩子年齡特點、智力水準, 盲目地期望過高, 孩子雖經努力還是達不到要求, 就會使孩子喪失信心。 這種期望就會變成失望。
那麼, 如何避免過度教育呢?適度的教育的是怎樣的呢?
適當教育的方法
早期教育和特長教育, 要從孩子的個性、氣質類型、潛能特點出發, 注意培養孩子在學習過程中的興趣和快樂感, 只有出自興趣的學習才是主動、快樂、不容易厭倦的, 相反, 若學習缺少了興趣和快樂, 則是被動、強迫、枯燥和痛苦的, 很容易產生厭倦和抵觸心理。
尊重孩子的自主性, 給他們足夠的空間, 不要過多干涉。 在孩子成長的路上, 父母可以引導, 但不能干涉和代替, 要允許孩子自己探索。 犯錯誤和失敗, 是成長過程中難免的, 不能因為害怕孩子犯錯或失敗, 而對孩子橫加干涉。
不要對孩子大包大攬。 培養孩子的獨立性、自主性, 學會用自己的腳走路, 用自己的手做事, 發展自我責任感, 幫助孩子通過學習和實踐獲取各種能力。
尊重孩子, 不以自己的意志代替孩子的意志, 對孩子的設計和規劃, 要從孩子的實際出發, 建立合理的期望值。 不要總拿自己的孩子和別的孩子比, 而應該把更多的關注投入到孩子成長的過程中, 鼓勵孩子不斷地超越自己, 戰勝自己, 體驗生命的價值和快樂。
家庭教育一定要學會掌握方法, 避免過度教育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