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裡有很多玩具, 可是孩子卻視若無睹, 總是貪戀櫃檯裡的那一個;新玩具僅僅“受寵”幾天, 然後就被永遠地打入冷宮;家裡的玩具已鋪天蓋地, 孩子仍一臉茫然:我玩什麼呀?
力力的玩具
力力的爸爸媽媽信奉“玩具是兒童的天使”, 相信玩具能給兒子帶來快樂和知識, 讓兒子變得聰明, 所以, 他們給力力買起玩具來毫不吝嗇。 他們家裡就像一個玩具店:積木、拼圖、車模、遙控車、變形金剛、各種球類……琳琅滿目, 應有盡有, 堆滿了客廳、臥室和櫥櫃。 來的客人無不驚歎:“力力真幸福啊, 有這麼多玩具!”
其實, 大部分玩具都是剛買回來時玩過幾次,
問題出在哪兒呢?
乍一看, 擁有這麼多玩具的力力應該很知足了, 至少他該是每天沉浸其中玩得不亦樂乎, “孩子嘛, 哪個不愛玩具的?”但結果卻不是如此, 力力偏偏不太在意這些玩具。 究其原因, 是力力的玩具太多了, 多到過剩了, 使他對任何玩具都不感興趣了。
相信爸爸媽媽們給寶寶買玩具的動因,
孩子要玩具多是求新鮮, 並不是在理性地認識了玩具的各種功能和益處之後決定的, 當他看著玩具說“我要”的時候, 大多並沒有實質上的需要, 因為對孩子來說, 物質的東西並不是最重要的。 可是許多父母卻把玩具當做搪塞孩子的工具。 避免家裡玩具過剩的最好辦法, 給孩子更多精神上的營養, 充分發揮玩具的作用。
你可以試一試這麼做:
1、玩具要少而精
針對自己孩子的特點, 選擇適合的玩具, 否則, 即使孩子哭鬧也堅決不答應。 兩三歲後, 孩子已經顯示出了一定的性格特徵, 有了他自己對某種玩具的偏愛, 如有的孩子成了小車迷, 有的孩子喜歡玩積木……這時可以順著孩子的偏愛買一些玩具,
另外, 也可以針對孩子的弱勢, 以玩具引導和矯正孩子的發展, 如為多動的孩子選擇棋類、拼圖, 為安靜的寶寶選擇過家家等角色遊戲的玩具……所以, 為孩子選購玩具沒有統一的標準和尺度, 關鍵是對自己孩子要有充分地瞭解。
2、拓展玩具的玩法
和孩子一起研究玩具的玩法, 鼓勵孩子一物多玩, 開發新玩法, 培養孩子的發散思維。 比如, 一套保齡球還可以讓孩子練習數數、按顏色分類、球柱可以當成娃娃家的“雞腿”, 游泳圈可以練習鑽、滾、爬, 促進感覺統合;讓孩子隨便挑選幾個玩具編故事, 培養語言表達能力和想像力。 另外, 拆裝玩具、修理玩具, 都是培養孩子動手能力的好機會,
3、妥善處理過剩的玩具
比如, 把多餘的玩具捐贈給兒童福利院, 以培養孩子的愛心;讓孩子拿到幼稚園和小朋友交換著玩, 以培養孩子的社交能力;送給鄰居的小朋友, 讓孩子多認識一些小夥伴;跟孩子一起對玩具進行分類, 讓他自己擬個時間表, 按一定的時間把各類玩具交替著拿出來玩, 以此培養孩子的分類能力(一種很重要的認知能力)、時間觀念、管理自己的能力。
4、 發展孩子的社交圈子
一個再好再精緻的玩具, 也比不上一個好朋友, 所以, 不要局限于讓孩子關在家裡玩玩具, 要多帶孩子出去玩, 鼓勵他多和小夥伴玩, 這樣才能帶給他真正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