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關節半月板損傷為膝部常見的損傷, 如不及時治療, 會給患者的關節功能帶來一定的影響。 半月板對膝關節軟骨起保護作用。 因為半月板是通過增加接觸面積來承受股骨和脛骨之間的負荷, 而且可以隨膝關節的活動改變其形狀, 減少接觸應力, 以保護關節面。 而且能夠使身體向下傳達震盪, 為膝關節內的緩衝裝置。 引起半月板損傷的外因有兩種, 一為撕裂性外力損傷, 一為研磨性外力損傷, 為運動員、搬運工、礦工等人的多發病。 半月板的典型損傷原因為膝關節在屈曲位置的伸直活動中,
外側半月板損傷的病因病理正常膝關節稍有外翻, 外側半月板負重較大, 若為先天性盤狀半月板, 長期受關節面的研磨也可發生損傷。 在膝關節屈曲位, 股骨在脛傷後多表現為劇烈疼痛, 疼痛的主要原因是半月板損傷時, 其周圍組織被撕裂。 膝關節長期處於屈曲位置勞動的工人, 半月板周圍附著組織已經習慣於長期的牽扯活動, 有時在半月板損傷後症狀較輕, 功能的喪失也較少。 病人主訴疼痛的位置與半月板受傷的位置有重要的關係。 疼痛與病人的膝關節活動關係也有重要意義。
如病人蹲下時或膝關節伸直至最後幾度時, 及內收、外展或內旋、外旋時疼痛,
內側半月板損傷的病因病理膝關節屈曲位, 股骨在脛骨上作強度的內旋運動, 在半月板後移的基礎上並向關節中心移動, 如此可能使半月板邊緣的附著部分撕裂。 當半月板處於此異常位置時, 膝關節的突然活動, 將其後中部擠壓在股骨內髁與脛骨平臺關節面之間而發生半月板體部撕裂傷, 此種裂傷可能為縱形或斜行。 膝關節半月板破裂的病理類型和半月板破裂的各種形式。 如破裂僅為半月板的後角, 則膝關節最後伸直時, 半月板仍恢復原來的位置。 但如破裂正至半月板的中部或前角, 股骨的內髁關節面在伸直動作中, 可能將半月板裂傷的前端嵌擠在兩關節面之間, 如此形成關節交鎖狀態,
如前所述, 在膝關節屈曲、內旋動作中, 半月板向關節中心移動時, 也將半月板的半月彎形趨向於伸直。 如果這種作用力繼續加大, 可能使半月板發生橫形裂傷。
內側半月板的特點是在關節內前後移動的範圍較小, 與內側副韌帶有緊密相連, 並且半月板的彎曲度小, 而後角的面積較大。 因此, 受傷時多易發生縱形裂傷。
膝關節交鎖症狀膝關節交鎖症狀可發生在受傷的當時, 或受傷之後, 是診斷半月板損傷最可靠的證據之一。 因此, 在訊問病史時應特別注意此點。 .一般關節交鎖症狀多發生在膝關節伸直至130~140度時。 如僅有伸直困難, 或不能完全伸直, 不能認為是交鎖, 必須同時伴有彈響。
失力症狀失力症狀為半月板損傷的常見症狀,
膝關節腫脹和積液半月板被嵌在股骨髁及脛骨髁之間以前, 勢必將半月板的邊緣附著部撕傷, 以使半月板向關節中間部分移動。 由於關節周圍韌帶及滑膜的損傷, 勢必使關節發生積液。 因此, 如果損傷後膝關節未發生積液, 則半月板損傷的可能性極小。
股四頭肌萎縮股四頭肌萎縮是任何膝關節損傷後均可發生的症狀之一。
檢查方法:壓痛點:膝關節線周圍有明顯的壓痛點, 是診斷半月板損傷的重要體征。
關節前部壓痛點。 其方法是使膝關節屈曲位時, 將拇指端壓按在髕骨韌帶旁的關節間隙處, 使關節伸直, 如此在關節伸直時半月板前移, 觸及拇指端而使其發生疼痛, 即Fisher氏征陽性。 但根據半月板損傷的部位和情況, 該檢查也常為陰性。
關節側方壓痛點:在內側副韌帶中間部附近的關節線處, 可發現有明顯的壓痛點。 當然, 單純側副韌帶損傷, 檢查時也有壓痛, 但其壓痛點偏上, 多局限於其股骨髁附著點處。
關節後部壓痛點:特別是半月板後角損傷的病人, 此處是唯一的壓痛點。
此處是唯一的壓痛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