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濕疹多見濕熱之證, 慢性濕疹多為虛實夾雜之證。 治療應內服藥和外用藥同用。 患濕疹病人可常食用有祛濕或清熱祛濕的食品, 如苡米和冬瓜煮湯食用, 或飲用青瓜、絲瓜湯亦有輔助治療作用。 本病中醫治療效果較好, 濕疹表現以紅斑、水泡、滲出、糜爛、瘙癢、丘疹為特點。 由於濕邪存在, 故反復發作。
1、虛實夾雜證
【症狀】
多為血虛脾弱與濕熱夾雜, 見於慢性濕疹。 本證表現為濕疹日久不愈, 皮膚粗糙變厚, 抓破可流黃水, 患處皮膚色暗滯, 身倦乏力, 苔膩, 舌質淡嫩且胖, 脈緩。 治宜健脾養血, 兼以清利,
【藥方】
(1)松香、枯礬、雄黃、黃丹各等份, 共研細末, 過篩, 將藥粉用麻油調勻, 外敷於患處。
(2)白術10克, 雲苓15克, 當歸10克, 丹參15克, 白芍10克, 生地15克, 地膚子15克, 苡米30克, 水煎服。
2、濕熱證
【症狀】
多見於急性濕疹。 表現為皮膚發紅, 出現丘疹, 或小米粒狀紅疹, 頂端起水泡, 癢, 抓破後流水, 浸淫成片, 可結痂, 伴口幹少飲, 小便色黃, 苔黃膩, 舌質紅, 脈滑數。 治宜清熱祛濕,
【藥方】
(1)鮮馬鞭草100克, 水煎取藥液, 放冷後洗患處。
(2)苦參50克, 蛇床子30克, 蒼耳子15克, 水煎取藥液洗患處。
(3)黃芩6-10克, 黃柏10克, 蒼術10克, 苦參12克, 車前草15克, 豬苓10克, 水煎服。
(4)土茯苓15-20克, 苡米30克, 木通10克, 蒲公英20克, 甘草3克, 水煎服。
(5)鮮馬齒莧200克, 水煎後取藥液, 濕敷患處。 對皮膚糜爛流黃水者用之。
(6)黃連10克, 黃岑10克, 煆石膏10克, 煆甘石12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