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暑假能去旅遊, 當然VVG啦”、“我現在狀態, 信號3……”一些家長近日在教育論壇上求救:“這些都是孩子和同學打電話聊天時說的, 我聽著就像特工用暗號接頭似的, 真是一頭霧水, 到底啥意思呀?”
中學生自創的另類語讓家長和老師有點“找不著北”。 家長胡女士說, 有次女兒對她說“MK5”, 經多方打探才知道原來是說“還有5秒就要發飆了”。 清華中學英語老師孫莉說, 加入學生的QQ群和他們聊天時, 發現很多語言看不懂, 有的是縮寫, 如用VVG表達very very good(非常好);有的是以數位代替文字, 比如離開時打招呼告別不說“再見”,
孫莉老師認為, 90後學生是個性張揚的一代, 凡事不喜歡落入俗套, 偏愛標新立異。 日常交流中, 他們不時把富有個性色彩的口頭流行語掛在嘴邊, 以此增加語言的色彩和感染力。 有家長表示擔憂:這樣就意味著我們無法走入他們的世界, 長此以往, 豈不是交流都有障礙了?需不需要扼制這種傾向?
教育專家指出, 家長對此不必“如臨大敵”, 應以開放的心態接受和理解。 中學生另類語是一種情緒表達, 正處於青春期的他們, 往往會故意製造一些語言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