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疾病養生>婦科>正文

中醫解說氣滯血瘀形成子宮肌瘤

許多子宮肌瘤女性, 在面對子宮肌瘤的治療時, 總是會想著去看一下中醫或者西醫, 瞭解一下哪個醫生治療子宮肌瘤上更有效, 結果發現他們所說的病因不同, 也不知道該怎麼辦?其實中西醫在子宮肌瘤的治療上, 都是有著自己的看法, 並且有根據的, 今天我們就來看一下中醫從哪些方面診斷子宮肌瘤, 又是如何治療子宮肌瘤的?

子宮肌瘤的形成原因是什麼?中醫認為是氣滯血瘀

中醫認為子宮肌瘤的形成原因是主要是由於素體虛弱、經行產後體虛, 又感受寒邪, 寒邪入內客于胞宮, 或肝鬱虛致肝氣鬱結,

脾運失健, 氣血生化無源, 最終引起氣滯血淤或氣虛血淤, 淤血凝結胞宮, 阻滯胞脈, 沖任受損, 新血不得歸經, 日久而形成。 乃大積大聚堅積之病, 宜標本兼治。

一、出血過多期間, 應以止血為先, 治法有三:

1。 活血化淤止血:出血量多或淋漓不淨, 色黯紅, 血塊, 少腹痛, 舌淡紫, 脈弦或沉弦, 證屬淤血阻滯, 血不歸經。

方藥:桃紅四物湯--桃仁、紅花、當歸、赤芍、川芎、生地, 加味。

2。 清熱涼血止血:淤血化熱, 迫血妄行, 出血量多, 久崩久漏, 色黯紅, 小血塊或粘稠, 口苦口幹, 喜飲, 苔黃, 脈細滑數。 證屬淤血化熱, 迫血妄行。

方藥:益陰煎--知母、黃柏、龜板、生地、砂仁、大棗、甘草, 加味。

3。 益氣攝血止血:經期延長, 久漏不止, 無血塊, 腰酸, 少腹下墜感, 舌淡, 苔薄白,

脈沉細。 證屬氣虛挾淤。

方藥:安沖湯--白術、黃芪、龍骨、牡蠣、生地、茜草、海螵蛸、續斷、生芍。

二、非出血期, 重在消瘤以治本, 因患者的體質和病證不同, 治療方法也不同:

1。 寒凝血淤或偏寒者, 宜溫經逐淤, 軟堅散結。

方藥:桂枝茯苓丸--桂枝、茯苓、桃仁、丹皮、赤芍, 加味。

2。 熱滯血淤, 或久淤化熱, 或素體偏熱者, 宜涼血逐淤, 軟堅散結。

方藥:黃芪消症膠囊(鐘院長的試驗方)--黃芪、半枝蓮、三棱、莪術、丹參、夏枯草等。

三、因出血過多導致貧血者, 宜扶正固本。 在消瘤同時, 應輔以平補氣血。

方藥:當歸補血湯--黃芪、當歸, 酌加血肉有情之品。 此外, 45歲以上婦女, 在征得患者同意, 可服“更血停”促使早日絕經, 讓肌瘤逐漸萎縮。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