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進幼稚園之前, 作為父母應該做好哪些準備?寶寶在入園之初會有哪些不適應的狀況?年輕的爸爸媽媽恐怕正為此思前想後吧。
第一、切勿給孩子消極暗示
許多家長在送孩子入園前, 經常無意中會對孩子這樣說:“你再不乖, 過兩天就送你去幼稚園。 ”、“這兩天讓寶寶多玩玩吧, 過幾天就要到幼稚園去了。 ”殊不知, 這樣的言語對孩子會產生很不好的影響。 在孩子意識中會認為幼稚園就是懲罰自己的地方, 這樣就會造成孩子在入園前就產生抵觸情緒。 專家認為, 積極的心理暗示是相當重要的。
第二、要帶孩子熟悉環境,
幼稚園老師建議家長在入園前, 帶著孩子到所就讀的幼稚園附近散步, 如果幼稚園允許, 還可以到園中的活動場地進行玩耍, 暗示孩子“這裡有許多好玩的”、“以後要做幼稚園的好寶寶”等, 這樣孩子正式入園時, 就會減少對新環境的陌生感和不適應感。
第三, 充分信任幼稚園的教育, 以緩解孩子焦慮的情緒
孩子剛到幼稚園一定會經歷一段適應期, 有的孩子第一天入園還很開心, 可是第二、第三天就哭著鬧著不想去了。 其實這是很自然的現象, 孩子第一天有新鮮感, 等到接下來幾天“反應過來”自己到了一個陌生的環境, 那肯定是要哭鬧的。 這個時候家長儘量不要有過多的猜測, 而是要相信幼稚園,
要學會“狠心”
有些家長把孩子送到幼稚園後, 聽到孩子哭鬧很不放心, 便躲在牆角、門後、窗外看, 還有的中途來看望, 這樣孩子的哭鬧時間會延長、次數會增多。 家長不要因為孩子哭鬧而“三天打魚, 兩天曬網”, 否則, 孩子就會知道只要哭鬧就可以不去上幼稚園了。
新生入園宜早接
剛入園的幼兒特別希望家長早點來接, 體驗與家長團聚的欣慰, 否則, 孩子會產生孤獨、失落甚至有被人遺忘的感覺, 使孩子更怕上幼稚園。
寶寶新入園的兩種不適應情況
案例:安一衡和吳佳剛進幼稚園時, 都有一些“反常”。
安一衡很容易大吵大鬧, 哭得天昏地暗,
專家解釋:大多數孩子見到陌生人和陌生環境, 通常會不適應, 但是表現出來的行為可能相差很大。 有些孩子大哭大鬧, 情緒激動, 有些孩子則顯得異常安靜。 對於情緒激動的孩子, 老師和家長會格外重視, 及時地去滿足他們的要求。
但是對於異常安靜的孩子, 家長和老師往往會忽略, 以為孩子“很聽話”就不加以重視。 其實, 這樣的“乖”孩子, 往往也是不適應陌生環境的, 只是因為知道“即使哭鬧, 爸爸媽媽還是會送自己上幼稚園的”, 就停止了“反抗”, 但是心裡還是不開心的, 還是害怕陌生環境, 如果再受到忽略,
案例:張佳豪平時在家裡睡覺、吃飯都特別香, 但是上了幼稚園就徹底改變了。 一到午睡時間就哭鬧, 胃口也很不好, 而且沒幾天就發熱生病了。
專家解釋:孩子睡覺時防範意識特別強, 尤其是換了陌生的環境, 沒有家長在身邊哄著, 睡前特別容易哭鬧, 也就是平時常說的“作覺”。 一般來說, 孩子不想午睡, 幼稚園的老師會輕輕撫摸孩子的額頭, 讓孩子安靜下來直到入眠。 至於孩子吃得不多, 家長可以準備一些食品讓孩子帶到幼稚園, 當寶寶從一個被精心照顧的小環境進入到集體的大環境後, 他的飲食起居習慣發生了很大的改變, 生理上會有不適應的感覺。
家校配合 助寶寶渡難關
經驗一:讓孩子瞭解“現實”
可欣媽媽:我的方法簡單極了。 第一是從來不跟孩子說:“如果你不聽話, 就送你去幼稚園”之類的有損幼稚園形象的話。
第二是很明確地告訴孩子, 因為爸爸媽媽要上班, 所以把你送到幼稚園去, 讓老師和小朋友陪你玩。 幼稚園是肯定要去的, 任何的哭鬧都改變不了這個現實, 如果你在幼稚園表現好, 媽媽就獎勵你。
我女兒是個適應能力比較強的孩子, 在最初入園的一個星期有點吵, 後來就好了,也偶爾碰上不想去幼稚園的時候,我的態度是沒商量的!所以她也就沒辦法了。
還有一點,我覺得也挺重要,如果孩子在入園前是由家裡的老人帶,那麼在最初入園的一段時間,做父母的一定要親自接送孩子,如果時間允許,在接孩子時,要多與老師交流,瞭解孩子在幼稚園的情況。
經驗二:與老師一起幫助寶寶渡過難關
濤濤媽媽:我的寶寶入園時兩歲多一點,是班裡比較小的。雖然入園前做了比較充分的工作,但寶寶入園哭鬧還是沒能避免。時間挺長的,雖然從原來的一進幼稚園大門就哭發展到進教室門前哭,但很讓我們心煩。打罵、教育都沒什麼效果。最後我拍了些工作中的照片,剪了個紅心帶到幼稚園交給老師。每當寶寶哭的時候,老師就會拿出照片給寶寶看並告訴他媽媽的心是和你在一起的,效果倒是不錯。
經驗三:好孩子都是誇出來的
凡凡媽媽:為了讓孩子愉快地走進幼稚園,前半年,我就抓住一切機會向兒子灌輸:小朋友都應該上幼稚園。
玩耍中遇到鄰居家孩子從幼稚園回來,總忘不了誇獎幾句:“真是好孩子,都上幼稚園了。”為了引起孩子興趣,一次次地帶孩子到幼稚園“體驗生活”,當孩子玩在興頭時,我就抱上他回家,並保證下回還來玩。僅僅讓孩子有了願望當然不夠,還要告訴他“實情”。我反復地向兒子說明“寶寶上了幼稚園就要自己吃飯。媽媽上班,凡凡自己與老師和小朋友們在一起。”“凡凡一天都不回家,自己睡覺,媽媽下班後才去接寶寶。”
結果開學後,第一天放學我去接他,老師介紹說,他是自己吃的飯,有事知道跟老師說,就是午睡時哭了一下。我忙對兒子說:“老師表揚你了吧,明天睡覺時也不哭,對嗎”兒子認真地點點頭。如今兒子入園都一個多月了,每天都高高興興地離家,還主動向老師問好。
經驗四:把孩子交給像媽媽的老師
文文媽媽:女兒兩歲半時,我們把她送進了一所一級幼稚園,說實話,送孩子去幼稚園時,我的確有一些擔心。但我希望孩子去幼稚園過一過集體生活,多學一些知識,我更希望她在幼稚園生活快樂。每天早上,老師都在教室門口等著孩子們,主動先與孩子打招呼問好。對一些不肯與父母告別而哭鬧的孩子,老師就一個個抱起來安慰,“寶寶乖、寶寶親”地哄著勸著。我女兒就是其中的一個。女兒上的是小小班,班裡共配備了3個老師,兩個管教學,一個管生活。女兒上幼稚園之前,我還擔心她的大小便問題,怕她不敢對老師說,專門在家訓練了幾天。後來,事實證明,我的這一擔心也是不必要的。女兒天天在幼稚園大便,卻從未弄髒過衣褲。女兒每天回家我都要問她:“今天在幼稚園高興不高興?”她每次都痛快地回答:“高興!”其實不用問也能看出來,她每天回家後總是哼哼唱唱的,唱老師教的童謠,玩老師教的遊戲。我問女兒:“幼稚園的老師好不好?”女兒說:“好!”我問她怎麼好,她想了想說:“老師像媽媽。”把孩子交給像媽媽的老師,我還有什麼不放心的呢?
後來就好了,也偶爾碰上不想去幼稚園的時候,我的態度是沒商量的!所以她也就沒辦法了。還有一點,我覺得也挺重要,如果孩子在入園前是由家裡的老人帶,那麼在最初入園的一段時間,做父母的一定要親自接送孩子,如果時間允許,在接孩子時,要多與老師交流,瞭解孩子在幼稚園的情況。
經驗二:與老師一起幫助寶寶渡過難關
濤濤媽媽:我的寶寶入園時兩歲多一點,是班裡比較小的。雖然入園前做了比較充分的工作,但寶寶入園哭鬧還是沒能避免。時間挺長的,雖然從原來的一進幼稚園大門就哭發展到進教室門前哭,但很讓我們心煩。打罵、教育都沒什麼效果。最後我拍了些工作中的照片,剪了個紅心帶到幼稚園交給老師。每當寶寶哭的時候,老師就會拿出照片給寶寶看並告訴他媽媽的心是和你在一起的,效果倒是不錯。
經驗三:好孩子都是誇出來的
凡凡媽媽:為了讓孩子愉快地走進幼稚園,前半年,我就抓住一切機會向兒子灌輸:小朋友都應該上幼稚園。
玩耍中遇到鄰居家孩子從幼稚園回來,總忘不了誇獎幾句:“真是好孩子,都上幼稚園了。”為了引起孩子興趣,一次次地帶孩子到幼稚園“體驗生活”,當孩子玩在興頭時,我就抱上他回家,並保證下回還來玩。僅僅讓孩子有了願望當然不夠,還要告訴他“實情”。我反復地向兒子說明“寶寶上了幼稚園就要自己吃飯。媽媽上班,凡凡自己與老師和小朋友們在一起。”“凡凡一天都不回家,自己睡覺,媽媽下班後才去接寶寶。”
結果開學後,第一天放學我去接他,老師介紹說,他是自己吃的飯,有事知道跟老師說,就是午睡時哭了一下。我忙對兒子說:“老師表揚你了吧,明天睡覺時也不哭,對嗎”兒子認真地點點頭。如今兒子入園都一個多月了,每天都高高興興地離家,還主動向老師問好。
經驗四:把孩子交給像媽媽的老師
文文媽媽:女兒兩歲半時,我們把她送進了一所一級幼稚園,說實話,送孩子去幼稚園時,我的確有一些擔心。但我希望孩子去幼稚園過一過集體生活,多學一些知識,我更希望她在幼稚園生活快樂。每天早上,老師都在教室門口等著孩子們,主動先與孩子打招呼問好。對一些不肯與父母告別而哭鬧的孩子,老師就一個個抱起來安慰,“寶寶乖、寶寶親”地哄著勸著。我女兒就是其中的一個。女兒上的是小小班,班裡共配備了3個老師,兩個管教學,一個管生活。女兒上幼稚園之前,我還擔心她的大小便問題,怕她不敢對老師說,專門在家訓練了幾天。後來,事實證明,我的這一擔心也是不必要的。女兒天天在幼稚園大便,卻從未弄髒過衣褲。女兒每天回家我都要問她:“今天在幼稚園高興不高興?”她每次都痛快地回答:“高興!”其實不用問也能看出來,她每天回家後總是哼哼唱唱的,唱老師教的童謠,玩老師教的遊戲。我問女兒:“幼稚園的老師好不好?”女兒說:“好!”我問她怎麼好,她想了想說:“老師像媽媽。”把孩子交給像媽媽的老師,我還有什麼不放心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