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目前普遍的擇業心態表現

(1)擇業熱情高漲。 大學生從上幼稚園起, 一直在校園與家裡生長、學習, 沒有涉足社會, 對服務社會充滿好奇, 渴望“上班”, 加之從來沒有獨立固定的經濟來源, 願意自己掙錢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分擔家庭對自己撫養的負擔。 面對擇業、完成學業、邁出校門、走向社會、踏上工作崗位、服務國家與人民, 心中充滿了無限激情。 但是由於大學生所處的年齡, 剛剛趨向成熟, 處於正在“追求自主”的特殊時期, 興奮多於抑制, 可能為了一時的衝動與熱情, 將一些重要的方面考慮欠佳, 不免帶來由於缺乏經驗與考慮不周引起的損失與失敗。

因此, 面對熱情高漲的大學生就業氛圍, 應當從思想上、心理上給予適時的指導, 吸取間接經驗, 揚長避短, 讓火熱的熱情換來圓滿的結局。

(2)對未來的事業充滿憧憬。 大學生血氣方剛, 追求理想, 願在新的起點上作新的宏偉的打算。 他們把自己的事業與對國家社會的奉獻協調起來, 既想做國家的棟樑之材, 同時, 又想做一位事業上赫赫有名的成功者。 這是所有人都希望的, 因為學以致用, 大學生經過這麼多年學習, 掌握了堅實而有用的專業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 該到了投身社會、服務社會的時候了。 可是, 事情往往不能盡如人願。 比如:大學生通過擇業, 確定了自己的工作單位, 才發現新的工作環境、科研平臺的基礎條件與自己的期望值相距甚遠,

或者所從事的專業與自己所學的專業出現了“偏差”, 這時大學生容易灰心喪氣, 認為理想與現實落差太大。 應當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擇業觀, 抓住機遇, 創造條件, 克服困難, 只要心中崇高的目標已定, 前途就是無限光明的, 哪怕道路再曲折, 也應該相信自己有能力踏過去, 這不正是人生的又一次拼搏與考驗嗎?

(3)樂於接受競爭機制。 現在各行各業都引進競爭機制, 在實現“優、先、快”方面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 “優”指同類可比事物中的優秀者, 同樣的原料, 同樣的條件, 結果有優劣之分。 誰好誰就佔據本行業的重要地位, 遵循“優勝劣汰”;“先”則是常說的“你無我有”, 為什麼第一台電腦上市價格昂貴,

第一部手機出售顯得珍奇, 無疑是它們搶佔了市場的“先”;“快”主要談勞動生產率, 大家都認可“時間就是金錢, 效率就是生命”。 以上這些在引入競爭機制以後, 除了加強了人們的思想意識、經營理念, 勤快了人們的手腳以外, 更重要的是科技含量和競爭的增加, 這也再一次表明鄧小平同志所講的:“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重要性。 當代大學生出生在改革開放前後, 從小接受了這套理論, 願意在公平競爭的氛圍中施展自己的才華, 然而, 大學生只有用堅實牢固的專業知識與健康良好的心理素質作武裝, 才能在競爭的大潮中立於不敗之地。 當然, 不論結果怎樣, 應永遠保證“勝不驕, 敗不餒"。

(4)崇尚雙向選擇。

調查部分大學生:“如果讓你去一個你不願意去或不適合你去的工作單位, 你如何想?”多數人表示那是一件不可想像與十分痛苦的事情。 它有一定道理, 因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只要自己感興趣的事, 才容易做好, 正像比爾·蓋茨從小酷愛電腦, 最終成為微軟總裁一樣。 同樣, 作為用人單位, 希望挑選一個業務素質高、工作熱情積極、具有敬業精神的畢業生。 雙向選擇有很多優越性, 大學生崇尚雙向選擇, 樂於參與選擇與被選擇, 認可現行的就業政策。 但就本身來講更應該提醒自己, 一是不僅要“愛一行, 幹一行”, 而更重要的是要“幹一行, 愛一行”。 二是在選擇單位時, 切莫只看工作待遇, 而要客觀認真、全方位地分析, 這份工作是否適合自己,
是否能實現自己抱效祖國與實現自身人生價值的理想。

(5)易感情衝動。 大學生容易出現感情衝動, 在擇業過程中, 往往考慮不周, 辦事不妥, 影響擇業效果。 有的學生, 理想的目標是從事科學研究工作, 而他的智力、體力、性格與思維的特性也較適合搞科學研究, 可在一時從眾心理的誘導下, 加之自己一時感情衝動選擇了企業或公司, 但是在工作中卻發現自己不適合也不能完全勝任本職工作, 心中時時懷戀當初的理想, 產生了很大煩惱。 而當他有一天重新選擇了當初的理想工作時, 發現時間已悄悄地過去了好多年, 對於一個充滿抱負的大學生來講, 無疑是一種時間上的浪費。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