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壓的患者對於飲食的控制有著很高的要求, 對於脂肪等食物的攝取也是有很高的要求, 那麼具體高血壓的患者該如何才能有效的控制飲食呢?下面我們一起瞭解下吧。
控制熱能的攝入
可使臨床症狀如呼吸困難得到改善。 提倡吃複合糖類, 如澱粉、標準麵粉、玉米、小米和燕麥等植物纖維較多的食物, 促進腸道蠕動。 有利於膽固醇的排泄;少進食葡萄糖、果糖及蔗糖, 這類糖屬於單糖, 易引起血脂升高。
忌食興奮神經系統的食物
如酒、濃茶和咖啡等, 吸煙者應戒煙。
限制脂肪的攝入
膳食中應限制動物脂肪的攝入,
適量攝入蛋白質
以往強調低蛋白飲食, 但目前認為, 除患有慢性腎功能不全者外, 一般不必嚴格限制蛋白質的攝入量。 高血壓病人每日攝取蛋白質的量為每千克體重1克為宜, 例如:60千克體重的人, 每日應吃60克蛋白質。 其中植物蛋白應占50%, 最好用大豆蛋白, 大豆蛋白雖無降壓作用, 但能防止腦卒中的發生, 可能與大豆蛋白中氨基酸的組成有關。
多吃含鉀、鈣豐富而含鈉低的食品
如土豆、芋頭、茄子、海帶、萵筍、冬瓜和西瓜等, 因鉀鹽能促使膽固醇的排泄, 增加血管彈性, 有利尿作用, 有利於改善心肌收縮能力。 含鈣豐富的食品如牛奶、酸牛奶、芝麻醬、蝦皮、綠色蔬菜等, 對心血管有保護作用。 選用含鎂豐富的食品, 如綠葉蔬菜。 小米、蕎麥面、豆類及豆製品, 鎂鹽通過舒張血管起到降壓作用。
膳食宜清淡
適當的減少鈉鹽的攝入有助於降低血壓,
多吃綠色蔬菜和新鮮水果
有利於心肌代謝, 改善心肌功能和血液迴圈, 促使膽固醇的排泄, 防止高血壓病的發展。 少喝肉湯類, 因為肉湯中含氮浸出物增加, 能夠促進體內尿酸增多, 加重心、肝和腎的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