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面診疾臉上有5種病色。 人在健康狀況不佳時, 就會面露病色。 臉上共有5種病色, 病色中的白、黃、紅、黑、青五色, 都對應著不同的身體疾患。
白蒼白、煞白、慘白。
這些白色沒有光澤、不夾雜血色, 都是人們用來形容臉部病態的白色。 中醫認為, 這種白色多跟氣虛、血虛關係密切。 血液不足、不能營養面部, 就會出現蒼白色血液的運行和生成又是靠氣的, 中醫說氣能生血, 氣虛了, 生血的功能就減退了, 血就不能夠營養面部, 就會出現蒼白色。 還有一種白是體寒引起的, 這類人特別需要保暖。
黃蠟黃、焦黃。
“有這兩種面色的人,
紅通紅、潮紅。
健康的紅是由內而外散發的, 而不健康的潮紅有一個特點, 就是像潮水那樣, 比如有人會在下午時面色發紅。 潮紅和陰虛、上火有關, 一般面色潮紅的人還有五心煩熱的表現, 也就是心情煩躁、兩手心兩足心發熱。 如果上火屬於實火, 表現出來就是滿面通紅、如果是陰虛引發的上火, 往往只是在顴骨發紅。
黑枯萎、憔悴。
發黑的面色會讓人覺得“形容枯萎”, 看起來像老了好幾歲。 錢會南表示, 臉色發黑和腎關係比較密切, 腎虛的病人多見面色黑, 中醫認為五色對應五臟, 黑是跟腎相對應, 所以說腎虛的病人往往多見黑面色。 黑眼圈也屬面色發黑, 它就是因為腎虛導致水代謝異常造成的。
青鐵青。
青是屬於肝的一種色, 臉色發青一般是由氣滯血淤引起的。 這種人的性格特徵很明顯, 比如多疑、愛鑽牛角尖、容易莫名其妙地發火等。 另外也有可能是因為受寒, 我們有時說“凍得發青”, 就是因為氣滯影響了氣血的運行。
可見, 當發現自己或家人面色不好時, 應查找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