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到了, 很多朋友會覺得特別怕冷。 白天老是手腳冰涼, 就想吃熱飯喝熱水, 既便如此身體也很難暖和過來。 平時運動一下會稍微好些, 但是坐下來不久, 手腳又冰得像鐵似的。 晚上睡覺, 穿著保暖衣, 比別人多蓋幾床被子, 還是覺得不暖和。
冬天怕冷, 多是陽虛
為什麼我們冬天會有手腳冰涼的毛病呢?這種狀況有什麼方法可以改善呢?
冬天人體血液迴圈減緩, 是造成我們手腳冰涼的主要原因。 因為低氣溫導致血管收縮, 血液回流能力減弱, 使得手腳, 尤其是指尖、腳尖等部位的血液迴圈不暢。 而中醫理論認為:手腳冰涼,
長期體力透支、壓力過大, 腎中精氣會出現快速虧虛, 不及時給予補養和治療, 腎中精、氣、神、血就會過度消耗與透支。 “腎為五臟之母”, 腎虛了, 脾胃功能也會下降。 脾氣虛弱之後, 消化食物的功能必定降低, 我們體內沒有足夠的食物運化之血來滋養五臟六腑, 就會讓病人的肢體末端由於血流不暢, 血運不足, 失其溫運, 導致手腳冰冷。
調理脾胃, 先補腎陽
還有的人會問:我以前看過醫生,
很多冬天手腳冰涼的人, 吃飯時胃口也不好, 嘴裡老覺得淡淡的, 受涼後還容易拉肚子。 常常是早上五六點時突然肚子疼起來上廁所, 上過廁所腹痛就會消失。 中醫認為, 這主要是脾腎陽虛所致。 要改善脾胃功能, 首先要補足腎陽。 腎陽不足人體就像沒有汽油的汽車一樣, 無論外觀怎樣, 也不能發揮作用。 前面說到腎的陰陽是會變化的, 病人不能根據一種症狀斷言是腎陰虛還是腎陽虛,
俗話說“寒從腳起”, 腳離心臟最遠, 足部脂肪薄, 保溫能力差, 而腳掌與上呼吸道粘膜有密切關係, 腎虛的朋友一旦腳著涼, 容易引起上呼吸道粘膜內毛細血管收縮, 導致感冒, 腰腿疼, 婦女痛經和腹瀉等臨床症狀。 晚上睡覺前用熱水燙燙手和腳, 既能禦寒, 又能有效地促進局部血液迴圈, 解除全身疲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