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媒體報導, 春季清明前後是抑鬱症高發期。 有醫院資料顯示, 心理科室諮詢者抑鬱情緒的每天至少有20人以上。
醫生介紹, 抑鬱症患者多為中年人和白領階層, 尤其是已經達到一定社會地位, 責任比較大的群體, 年齡在35歲至50歲之間居多。 同時, 腦力勞動者患抑鬱症的風險比例也比較高。
抑鬱症:越是早上 情緒越容易低落
抑鬱與社會、家庭、性格等多方因素有關, 可分為內源性抑鬱(與遺傳有關)和反應性抑鬱(後天造成)。 內源性抑鬱在季節交替時更容易發作, 一般要長期吃藥。 反應性抑鬱, 經治療後,
有醫生表示, 典型抑鬱症的一個表現是早起, 看著大家都在睡覺, 就會覺得痛苦, 覺得自己連覺都睡不好, 易衝動, 甚至自殺。 抑鬱症患者的情緒是“晨重暮輕”, 越是早上情緒越容易低落。
此外, 抑鬱容易識別的特點還包括情緒持續低落(如延續兩周), 無緣無故心情不好, 興趣、精力減退, 渾身無力, 覺得不想幹活, 覺得活著沒有意思, 有自殺觀念。
抑鬱症不難治 難在易忽略
抑鬱的情緒很容易被忽略, 這是抑鬱成為隱形殺手的主要原因之一。 有些抑鬱的症狀會以軀體不適的形式或全身轉移性的不適感出現, 患者會在綜合醫院做各種各樣的檢查, 卻沒有意識到可能是心理問題。
當家人、朋友在傾訴心情不好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