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怎樣跑步不傷膝蓋 你瞭解多少

跑步是現在全民最推崇的運動之一, 但是也有不少人對跑步心存顧慮。 相信很多人都有過跑步導致膝蓋受傷的經歷, 同時有一部分人因為擔心持續跑步會造成膝蓋進一步惡化, 而選擇中途放棄跑步鍛煉。 那麼跑步為什麼會導致膝蓋受傷呢?我們應該怎樣跑步, 才能確保膝蓋健康?

一、調整跑步姿勢

首先是腳落地的位置在膝蓋的前邊, 造成膝關節伸直, 甚至鎖死。 此時有相當向前的力量都通過地面回饋, 衝擊到膝關節。

所以, 在落地的時候控制腳踝的位置盡可能在膝蓋的正下方, 或是略偏後一點。

膝蓋處的彎曲將起到極好的緩衝作用。

其次, 是腳部落地點盡可能控制在前腳掌, 尤其是重心最好落在正對大腳趾和二腳趾之間的前腳掌位置。 這個重力位置為腿部合理排列的受力點。 受力點無論是更靠腳的外側, 內側還是後部都會造成對膝蓋側向的衝擊力, 導致受傷。

還有就是控制身體的穩定, 不要左右搖晃。 因為左右搖晃會讓重心位置在側向不斷改變, 給膝蓋側向衝擊力。 而膝蓋正面承受體重的能力最強。

因此在跑步過程中不要過度擺臂, 過度向前跨步, 因為這些都會造成身體不穩定性的增加。

二、學會控制跑量

如何避免運動過量, 最基礎的一個原則:每週加量不要超過10%。 關於跑量的遞增量有不同說法,

單純用百分比來控制只是一個統計學上的結果, 並不非常合理。 因此每次跑步時的感受非常重要。 這種感覺就是肌肉和身體的疲倦程度。

對有經驗的跑者來說, 在跑量遞增的賽前時期, 先要感知一下跑與上周同樣的跑量是否更輕鬆, 如果是的話, 在超出的跑量部分任意點感到無法控制跑姿時都應該停下來。 如果並不感覺比上周更輕鬆, 則不要選擇增加跑量。 在連續增加跑量或是高強度訓練進行3-4周後, 要設計1周的間隔周, 將跑量減至最高峰的70%左右, 進行充分的恢復和休息。 之後再繼續增加跑量和訓練強度。

而對於新手來說, 雙周增加一次跑量更為合理。 相當於一周提高, 一周鞏固成果。 而增加量不必限制刻意的比例。

關注身體, 跑到覺得落地變重, 或是膝部感覺有壓力時馬上停下來。

三、減少速度訓練

同等跑量的情況下, 更高的速度意味著更大的衝擊力, 對膝蓋傷害的可能更大。 同時更高的速度, 跑姿就會變形, 為了拉大步伐, 提高速度。 不自覺的腿部在落地時沒有任何彎曲, 喪失了通過關節彎曲時的肌肉緩衝能力, 而將衝擊力直接傳給了膝蓋。

這也是很多初跑者在跑步的前2個月, 跑量很少的情況下受傷的原因。 跑量雖然只有每天2, 3km。 但是急速盡自己的全力猛跑, 在肌肉保護還不夠強大的時候, 就用巨大的衝擊力將膝蓋弄傷了。

對於長跑和耐力跑來說, 即使一個有經驗的跑者, 速度訓練量一般也不會超過總訓練量的10%。

而且每週一般只有一次的間歇速度訓練。 而初跑者根本不用安排速度訓練。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