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太極拳流派 武式太極拳內勁應該如何練習

想要練習一套好的太極拳其內勁動作是非常的重要的, 那麼武式太極拳的內勁應該怎麼樣進行練習呢?下面, 小編就來為你介紹一下關於武式太極拳的內勁練習, 大家可以跟著小編一起學習一下哦!

武式太極拳內勁練習

1.調息

姿勢和太極拳預備式相同。 自然呼吸法, 進行調息, 使心神達到安寧, 心平氣和為止。

2.吐濁氣

將腹中氣由口向外吐出, 越細越長為佳, 最好做到周身吐空為止, 然後再做第二口。 初練可三、四口吐完, 久練一次一口即可達到吐空。

3.凝神

立式:用意推動兩眼之光, 使視野向前方最遠的地方放出,

找個目標, 如太陽、月亮、星辰、山川勝景、花朵、湖泊等。 采其精華, 然後不停的收回, 離眼一尺二寸左右的時候停住, 精神貫注, 兩眼目不轉睛的盯住, 三、五分鐘, 久之則產生象氣球一樣的一個氣物。

4.采氣物

氣物出現後, 再把凝成之氣物, 用眼和意送入會陰。 作法:用鼻子吸氣, 隨吸氣, 頭慢慢下垂, 到鼻對肚臍為止, 兩眼垂簾看會陰, 舌貼於下齒與齒齦之間。 開始鍛煉, 三、四口即可, 最後達到一口為止。

5.吐納

吐的第一口開始, 口對會陰, 細長吐氣, 隨吐氣身子下降, 至兩腿發酸為度。 用意摧動氣下降到腳心(湧泉)。 納氣:用鼻吸氣, 以意引導氣由腳而腿經會陰到命門(後丹田), 如此周而復始的吐納。 鍛煉時間長短, 以兩膝發酸不支為度。

6.內轉法

將吐納的吸氣引到腹部, 再向中丹田(前丹田)吸氣, 使氣充實後, 再以意引導, 由小圈從裡到外, 先從右向左轉三十六次, 再大圈轉小圈, 由外向裡, 從左向右, 轉二十四次。

7.神通於背

由吐納之吸氣不放, 再領氣至背部, 使氣達於背部, 此即神通於背。 姿勢有二:①.靜練式取站樁②.動練式取走式。

8.靈機於

由吐納之吸氣不放, 提到背部, 使氣達於背部(神通於背), 再於背部至玉枕、百會達上丹田(印堂),此步不可早練,必須有人指導。

9.步法鍛煉

練完以上各功, 方可進行步功鍛煉。 步法分前進、後退、左顧、右盼、中定。

武式太極拳招式動作

拳法身法

太極拳是一整體運動, 要求“一動無有不動, 二靜無有不靜”。 意欲通過整體運動, 達到能夠整體發力之目的。

基於這一根本要求, 武派太極拳的創始人武禹襄先生就特別重視習拳的品質, 基礎砸得磁實, 才能有好的拳術品質。 俗語雲:“樹從根腳起, 水自源處流。 ”武禹襄借鑒了李呈芬《射經》中有關身法要點, 提出了《身法八要》:提頂、吊襠、涵胸、拔背、松肩、沉肘、裹襠、護肫;到了第四世郝月如先生又增加了騰挪、閃戰、尾閭正中、氣沉丹田、分清虛實, 成為十三條。 就像練習鄭多燕減肥舞一類的舞蹈一樣, 需要動作與身心結合。

提頂

頭有提攜全身之勢, 頭頂百會穴與檔部會陰穴應上下一線貫串, 走架打手時, 將頭頸骨豎起, 頭頂百會處若有一線上提, 則可領起整個身體如懸空中, 神態自然, 脊骨拉長, 伸縮自如, 周身骨節得以節節貫串,

圓活靈通。 能提頂, 頭不求直而自直, 目不求正而自正。 頭直目正, 頂懸身拔, 左右旋轉, 輕靈如意。 頭為諸陽之會, 精髓之海, 任督二脈交會之所, 統領一身之氣。 提頂有益於氣血運行, 氣血通泰流暢, 才會有"滿身輕利"之感, 始能聚精會神, 專心一致, 做到形如搏兔之鶻, 神似捕鼠之貓, 靈敏莫測, 變化無窮。

吊襠

吊襠系與提頂相對而言, 頭頂百會穴與襠部會陰穴如有一線串, 提頂可攜起全身, 襠部首先給予配合, 猶如井中打水, 上面提起繩子, 下面水桶即被吊起。 要求胯根鬆開, 臀部自然順溜, 既不前挺, 也不後突, 襠部松垂, 腰肌寬舒, 尤如懸吊一般。 如此動靜做勢, 輕靈而不漂浮, 沉穩而不重滯。 全身產生一種虛實交相運用的彈性, 發放時才能做到力整。

能提頂吊襠, 就易做到“立身中正安舒, 支撐八面”。

涵胸

胸區(胸口和兩肩窩)要松空含蓄, 既不前挺, 也不後縮兩肩微向前合, 鎖骨胸骨和胸肋肌肉松沉下降, 有助於氣沉丹田。 郝月如先生說:“能涵胸, 才能以心行氣。 ”如不能涵胸, 氣易上湧, 影響呼吸通暢, 精神緊張, 故要涵胸。 但涵胸不是凹胸, 習者應肖弄清二者之不同。

拔背

簡言之, 拔背就是將脊骨自然豎起?(肩背肌向下松沉不可緊張), 在於改造人體脊柱後天形成之彎曲, 以求人體後天缺乏運動部位有所動作。 前能涵胸, 後能拔背, 周身動作才能協調一致, 發放時脊柱才能如弓一樣產生彈力, 才能“力由脊發”。

松肩

肩關節要放鬆舒展, 既不要“聳肩”, 端起肩頭, 也不可肩關節向裡過於收緊, 使肩頭僵滯。肩松則臂活,力才能達於梢節。與人相觸,接觸點要沉,肩肘關節要松,才能控制對方,才能含蓄有力,如棉裹鐵。松肩之同時,腋下要空,且忌上臂貼身。“腋半虛,臂半圓”,兩臂才有彈性,既不?會被人壓扁,力量又能出得去。

沉肘

肘關節常有下沉墜落之意,不可上揚高抬。肘沉則臂縮,肩才能松;肘舒則臂長,力始達於指尖;肘裹則氣聚,身勢趨於縝密,保持身架端正;肘回要撐,撐則勁整,多用於以肘擊人。

松肩、沉肘,二者關係十分密切。肘不松垂,肩頭必然聳起;肩不能松,肘端也易隨之上抬。氣血就會阻塞了肩、肘關節部位,影響勁力暢通於掌根及指端。肩、肘關節僵滯,走架固然難以輕靈圓活,與人推手更易為人所制。

松肩、沉肘做得好,有益於涵胸、拔背之順利完成;松肩、沉肘做不好,涵胸、,拔背也會受到影響。

結語:上文中介紹了關於武式太極拳的內勁練習方法以及一些動作要領,想要學習的朋友們可以根據文中的方法進行學習。同時,小編還介紹了關於武式太極拳的招式動作練習,也可以學習一下哦!

使肩頭僵滯。肩松則臂活,力才能達於梢節。與人相觸,接觸點要沉,肩肘關節要松,才能控制對方,才能含蓄有力,如棉裹鐵。松肩之同時,腋下要空,且忌上臂貼身。“腋半虛,臂半圓”,兩臂才有彈性,既不?會被人壓扁,力量又能出得去。

沉肘

肘關節常有下沉墜落之意,不可上揚高抬。肘沉則臂縮,肩才能松;肘舒則臂長,力始達於指尖;肘裹則氣聚,身勢趨於縝密,保持身架端正;肘回要撐,撐則勁整,多用於以肘擊人。

松肩、沉肘,二者關係十分密切。肘不松垂,肩頭必然聳起;肩不能松,肘端也易隨之上抬。氣血就會阻塞了肩、肘關節部位,影響勁力暢通於掌根及指端。肩、肘關節僵滯,走架固然難以輕靈圓活,與人推手更易為人所制。

松肩、沉肘做得好,有益於涵胸、拔背之順利完成;松肩、沉肘做不好,涵胸、,拔背也會受到影響。

結語:上文中介紹了關於武式太極拳的內勁練習方法以及一些動作要領,想要學習的朋友們可以根據文中的方法進行學習。同時,小編還介紹了關於武式太極拳的招式動作練習,也可以學習一下哦!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