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楊式太極拳 楊式太極拳的三個學習要領

楊式太極拳是目前受歡迎的太極拳流派之一, 目前學習的人也是非常多, 楊式太極拳的興起, 對太極拳的發展有著重大的意義, 關於如何學好楊式太極拳, 下面小編為大家講述一下當中的幾個要領, 希望大家能有所學習。

首先我們要知道, 同其它太極拳一樣, 楊式太極也是注重全身各部位的作用, 強調運動的整體性。

太極拳之動作是全身的運動, 不是一部分的運動;是柔和的運動, 不是劇烈的運動。 其全身的運動與柔和的運動, 即是連綿不斷、剛柔相濟的太極運動;是自然而然的趨勢, 不是玄妙的;而以身體的自然動作,

毫無勉強矯造於其間。

何謂太極, 以太極拳動作之理, 以解釋太極拳命名之義, 毫不牽強附會玄妙之誤;也不用拳術上流行的術語或口訣, 作模糊影響之談。 考[太極]兩字, 出現《周易·繫辭》。 《繫辭》雲:“易有太極, 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 四象生八卦。 ”吾人以淺顯的言語解釋此語句:兩儀、四象、八卦, 皆由太極而生。 太極是一切的原動力。 兩儀、四象、八卦的動, 悉是太極的動。

關於“太極”的概念, 是非常深遠的, 我們需要從空間上去理解。

宇宙一太極, 人身亦一太極。 人身之腹(即丹田)為太極, 兩腰為兩儀, 兩手兩足為四象, 兩手兩足各有兩節為八卦。

宇宙之原動力, 在於太極;人身之原動力亦在於太極。 太極拳之動作以腹為主。

腹為人身最中處, 此處一動全身無不動矣。 太極拳運動, 不動則已, 動則全身皆動。

故一動而不全身皆動都非太極也。 腹即為人全身最中處;腹部一動, 兩腰、兩手、兩足皆不疾而速。 太極拳動作之發動以腹(即丹田)為主, 不用劇烈之力, 全身之動作無有不到;外面及其柔和, 內裡延綿不斷之力, 息息增長。

所以說太極拳以腰為軸, 節節貫穿, 一動周身皆動, 周身處處皆太極才是太極拳真意。

學楊式太極拳要瞭解“松”、“固”、“凝” 三字的重要性。 何謂“松”體要松。 何謂“固”氣要固。 何謂“凝”?神要凝。 體松、氣固、神凝, 漸漸可以達到太極之境界!但其所以然之故, 必學拳者學到某種程度方能自我體會。

(一) 體要松

“松”字淺顯的解釋, 就是不用力(不用強力),

蓋一用力, 動作即不能自然。 著意在用力之部分, 則其他部分必不平均。 不用強力, 動作自然, 周身普傳, 動作無所不到, 而且平均如一, 而松不等於空。 勉強用力是硬的, 即所謂拙力, 拙力雖大, 是一部分的力, 而不得其中;不用力是柔的, 即所謂沉勁, 沉勁雖輕而小, 是全部的力, 能得其中。

(二)氣要固

“固”字淺顯的解釋, 就是不散漫, 體松而氣固。 體雖不用力而氣卻不散漫, 氣不散漫, 動作始能不散漫;動作不散漫, 周身始能一體。 如何能使氣固, 即把氣沉在腹部, 不要浮在上面。

但其深呼吸儘量擴大肺部, 將橫膈膜壓抑下去不同。 練拳之時, 肩要垂, 肘要墮, 腰要塌, 久而久之, 氣自然沉下, 所謂心虛、腹實是也。 腹實則氣固, 身體便有重心, 無論手足如何動作,

重心總在腹, 得其重心, 動作自如矣, 故日氣固則身自穩也。

(三)神要凝

“凝”字淺顯的解釋, 就是內外相合, 而能凝定也。 體松, 氣固矣, 內外不相合, 決不能心之所到, 即身之所到。 惟內外相合, 然後身心一氣。 肩與膀合, 肘與膝合, 手與足合, 是謂外三合;心與意合, 意與氣合, 氣與力合, 是謂內三合;此六合是謂內外相合, 六合則身體中正矣, 身體中正, 神即提得起。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