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醫理論如何認識前列腺病因
人體發生虛證的原因有先天和後天等各種因素,前列腺增生的原因主要是由於男性隨著年齡的增長,人體整體功能衰退,後天之脾失養。脾主要主運化,脾失養會導致氣血運化失調,先天腎精不能得到有效的補給和休養,腎...
2012-08-16 -
練氣功的 “三調”理論
中醫認為練氣功要遵循“三調”理論。三調理論指的是調心、調息、調身。中醫就這三調理論還給大家總結出了三調理論的指導原則。我們一起來學習一下吧。 第一步調心,就是首先應做到調整、控制意識思維活動。 ...
2013-10-04 -
忌口是中醫理論與實踐的一個內容
主要包括兩類:一是某種病忌某類食物。如:肝病忌辛辣;心病忌鹹;水腫忌鹽;骨病忌酸甘;膽病忌油膩;寒病忌瓜果;瘡癤忌魚蝦;頭暈、失眠忌胡椒、辣椒、茶等另一類是指某類病忌某種食物。如凡症見陰虛內熱、痰...
2013-02-02 -
三叉神經痛的中醫理論
中醫中藥治頭面疼痛,以有幾千年的歷史了, 三叉神經痛是現代醫學的名詞屬於祖國醫學“頭風”或“偏頭疼”範疇。內經雲:“風氣循風俯而上則為腦風,可見劇烈頭痛”。那麼三叉神經痛的中醫理論是什麼呢?中醫學...
2016-01-19 -
中醫脈診有何理論依據?
脈診主要是按切脈搏,體察脈象變化。而脈象的形成,與臟腑氣血密切相關。 心主血脈,心臟搏動把血液排入血管而形成脈搏。心臟的搏動和血液在血管中的運行,由宗氣推動。宗氣積於胸中,匯合水穀精微化生的營衛之...
2009-07-23 -
聽中醫理論——“五行”
五行的基本規律是相生與相克。所謂“相生”,是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每一生都有“生我”和“我生”的相向關聯。所謂“相克”,是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每一克均有“我克...
2013-03-03 -
中醫理論講:鹹主腎,不宜多食
導語:中醫認為五味對應著五臟,鹹則對應著腎,《黃帝內經》中:”鹹入腎,鹹走血,血病無多食鹹。”,中醫認為過咸則傷腎,中醫的腎跟我們西醫所說的腎不同,腎有了損害會引起心臟病變,心血管病變和骨骼的發育...
2013-05-08 -
俗語“夏吃薑”有理論依據嗎?
導語:民間流傳著這樣一句話:”冬吃蘿蔔,夏吃薑“,這句話到底有沒有科學道理呢?我們可以從古代的一些名著中來尋找夏吃薑的養生來歷。 中醫學從古到今淵遠流傳了數千年,同時也留下了許多經典醫學著作...
2013-09-04 -
黃帝內經養生理論概覽
“虛邪賊風,避之有時;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外避六淫之邪,內免精神刺激,情志變動,達到未病先防。概言之,人的精神意志,春應舒暢,夏當充實,秋要安定,冬宜伏藏,從而保持“身無奇痛...
2013-08-05 -
黃帝內經理論提倡睡眠順應四季
黃帝內經:“夫四時陰陽者,萬物之根本也。所以聖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以從其根;故與萬物沉浮於生長之門,逆其根則伐其本,壞其真矣。故陰陽四時者,萬物之終始也;生死之本也;逆之則災害生,從之則苛疾不起...
2013-06-02 -
五行理論與中醫理論的關係
五行,是指金、木、水、火、土五類物質的運動。它是用來闡釋事物之間相互關係的抽象概念,具有廣泛的涵義,並非僅指五種具體物質本身。五行學說是以五種物質的功能屬性來歸納事物或現象的屬性,並以五者之間的...
2012-05-12 -
佛教“氣功”的基本理論
佛教修行可以用戒定慧三字來概括,若就與氣功關係比較密切的當屬定學。定即禪定。禪是梵語之略,義譯靜慮、思惟修,包括止與觀兩個方面,故止觀常被作為禪定的別稱。《大乘義章》解釋說:“止者,外國名奢摩他,...
2013-10-05 -
用中醫理論探討氣功偏差與治法
《周易、繫辭》曰:“天地氤氳、萬物化生。”認為“氣”是構成宇宙世界,萬物產生的基本物質,這種樸素的唯物主義觀點被中醫學吸收而成為了人體“氣”的基本概念。《素問、寶命全形論》曰:“人以天地之氣生,四...
2013-01-06 -
伏邪理論治療內傷發熱
某,男,71歲,於2016年12月23日初診。 病史:既往有膽囊炎、膽結石病史數年,2個月前突發高熱、寒顫、上腹痛、嘔吐,入住當地醫院肝膽外科,診斷為膽囊炎、膽石症。予保肝、抗炎對症治療,症狀改善...
2017-04-29 -
穴位埋線的中醫理論原理
1.針刺效應 穴位埋線作為一種穴位刺激療法,同樣可起到針刺效應以治療疾病。其針刺效應的產生,主要源於針具和羊腸線兩方面。不管是穿刺針、腰穿針(包括一次性埋線針),還是三角針、手術刀,刺入或進入穴位...
2017-07-09 -
藥物貼敷的中醫理論原理
1.整體觀念的指導作用 整體觀念就是人體的統一性、完整性及其與自然界的相互關係。整體觀念貫穿于中醫生理、病理、辨證治療整個過程之中,中醫學認為,人體是以五臟為中心,通過經絡系統,把六腑、五體、五官...
2017-07-27 -
中醫氣化理論的內涵及其意義
氣化,是指氣的運動及其所產生的各種變化,氣化是中醫理論中的重要概念,氣機理論蘊涵於其中。 各臟腑以不同方式參與整體的氣化、氣機活動,整體的氣化、氣機活動是各臟腑綜合作用的結,同時又是維持臟腑間平衡...
2017-11-24 -
火療的中醫內病外治理論
中醫“內病外治”理論是指通過人體體表、穴位、經絡給以不同製劑的藥物或者物理治療方法,激發臟腑功能的轉化改善,從而達到防治疾病的目的。早在《內經》即有“病於內,表於外”的記載,即病在臟腑,但反應在體...
2018-01-23 -
發泡療法的理論基礎
發泡療法是外治方法。外病外治、內病外治主要基於中醫的整體論學術思想。中醫學認為,人體體表與內在臟腑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在機能上通過經絡有著若干聯繫。凡病之發,無論在表、在裡,均可由邪從外入內所致...
2018-04-18 -
按摩保健知識 以中醫理論為基礎的中式按摩
人們現在非常注重養生,而保健按摩更是很多人都喜歡的。在勞累了一天后,找個時間做做按摩也是不錯的享受,更能解除疲勞。一般按摩法有很多,而傳統的按摩方式就有四種:泰式按摩,歐式按摩,中式按摩和日式按摩。...
2016-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