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奇經八脈病證具體臨床表現
1、督脈病證——實則脊強反折,虛則頭重;大人癲疾,小兒風癇。2、任脈病證——男子為疝氣,女子帶下瘕聚。3、沖脈病證——氣從少腹上沖胸、咽、咳、唾,氣逆而裡急。4、帶脈病證——腹部脹滿,繞臍腰脊痛,沖心痛,腰溶溶如坐水中,女子則赤白帶下。5
-
表證和裡證鑒別要點
表證和裡證鑒別要點:主要審查寒熱、舌象、脈象。 鑒別項 寒 熱 舌 象 脈象 表 證 發熱惡寒並重 舌苔少變化 脈浮 裡 證 發熱不惡寒或但寒不熱 舌苔多變化 脈沉
-
寒證和熱證鑒別要點
寒證和熱證鑒別要點:主要審查寒熱、渴否、二便、舌象、脈象。 鑒別項 寒 證 熱 證 寒熱 惡寒喜熱 惡熱喜冷 口渴 不渴 渴喜冷飲 面色 白 紅赤 四肢 冷 熱 二便 大便稀溏,小便清長 大便幹結,小便短赤 舌象 舌淡,苔白膩 舌紅,苔黃
-
虛證和實證鑒別要點
虛證和實證鑒別要點:同一症狀,多有虛實之分。 鑒別項 虛 證 實 證 氣 肺氣虛 氣喘息短,自汗言語無力 肺氣實 胸痞頭眩,痰多氣壅不得臥 中氣虛 四末微冷,腹脹時減,痛而喜按不欲食,便溏瀉 胃氣實 中滿,嘈雜,懊憹噯腐吞酸,嘔吐呃逆 腸
2017-03-07 15 -
陰證和陽證鑒別要點
鑒別項 陰 證 陽 證 望 面色蒼白或暗淡,身重蜷臥倦怠無力,萎蘼不振,舌質淡而胖嫩,舌苔潤滑 面色潮紅或通紅,身熱喜涼,狂躁不安,口唇燥裂舌質紅絳,苔色黃或老黃甚則燥裂,或黑而生芒刺 聞 語聲低微,靜而少言,呼吸怯弱,氣短 語聲壯厲,
-
肺氣虛證、肺陰虛證鑒別診斷
證候 相同症狀 不同症狀 喘、痰 其他表現 舌 脈 肺氣虛 咳喘 氣喘無力,痰清稀 氣短無力,聲低,自汗 舌淡苔白 虛 肺陰虛 乾咳無痰或痰中帶血 潮熱顴紅,盜汗五心煩熱,口燥咽幹 舌紅少津 細數
-
風寒犯肺證與風寒表證的鑒別
風寒犯肺證與風寒表證的臨床表現很相近似,但辨證要點各有側重。前者以咳嗽為主症,兼見風寒表證,且表證一般較輕;後者,以惡寒發熱為主症,咳嗽為或有症,即使出現亦很輕微,這是兩者的主要區別。前者為表裡同病,後者是單一的表證。
2017-03-07 17 -
風寒束肺、寒邪客肺、飲停於肺、痰濕阻肺四證比較
證候 風寒束肺 寒邪客肺 飲停於肺 痰濕阻肺 性質 實證 實證 本虛標實證 外感急性發作屬實,慢性發作為本虛標實證 主症 咳嗽痰液稀白 咳嗽氣喘痰液稀白 咳嗽氣喘,痰液清稀,色白量多呈泡沫狀,喉中痰鳴倚息不能平臥 咳嗽痰多質粘,色白易吐
-
寒濕困脾證與胃寒證的鑒別
證候 相同症狀 不 同 症 狀 望 診 問 診 舌 脈 寒熱 進食 疼痛 二便 其它 寒濕困脾 口淡不渴泛惡,脘腹脹痛,舌淡苔白 面色晦黃或面目肌膚發黃,色如煙熏,或有面浮肢腫 納呆 便溏溲少 身困頭重、帶盛色白 舌淡胖苔白膩 濡緩 胃
-
胃病寒熱虛實鑒別
證候 疼痛性質 口味與口渴 進食 嘔吐 二便 其它症狀 舌 脈 胃寒 來驟痛劇遇寒尤甚喜暖喜按 口淡不渴 進熱食則痛減 嘔吐清水 胃腸水聲漉漉,或形寒肢冷,或神倦無力 舌淡苔白滑 遲或弦 胃熱 胃中灼痛嘈雜 渴喜冷飲口氣穢 消穀善饑食已
2017-03-07 20 -
脾病虛證鑒別
證 候 相同症 不 同 症 舌 象 脈 象 脾氣虛 腹脹納少、食後尤甚、便溏肢倦、食少懶言、面色萎黃 或浮腫,或消瘦 舌淡苔白 緩弱 脾陽虛 腹痛喜暖喜按,肢冷尿少或肢體困重,或浮腫,或帶下清稀 舌淡胖苔白滑 沉遲無力 脾氣下陷 脘腹墜
-
正常脈象是指什麼
正常的脈象,亦名常脈,又稱平脈或緩脈。常脈脈象從容和緩,不浮不沉,不遲不數,不細不洪,節律均勻,一息(一呼一吸)脈搏四或五至,每分鐘約60~90至,且應指有力。中醫認為常脈一般都有胃氣(從容和緩、節律一致)、有神(脈至數來去清楚,無三五不
2017-03-07 12 -
脈象之滑、澀、玄、緊
滑脈 脈來流利圓滑,如盤滾珠,多屬邪盛,痰食內滯。氣血充盛的正常人有時可見此脈,婦女妊娠時多見此脈,病脈則多見於痰飲、食滯、瘀血、實熱,如各種炎症,消化不良,實證閉經、惡性腫瘤等。 澀脈 脈來澀滯不暢,如刀刮竹,多屬精虧、血少、氣滯、
2017-03-07 10 -
脈診的分類、方法與注意
分類 1.遍診法: 頭、手、足三部,每一部各有天、人、地三候,合為三部九候。因為應用不便,後世不多用。 2.三部診法: 即頸部以人迎,雙上肢的寸口和雙足背的趺陽三脈,分候胃氣與十二經之氣。亦有加診太溪以候腎氣。 3.寸口診法: 即目前廣泛
2017-03-07 10 -
何為脈體脈率脈形脈幅?
脈象要素分解 脈象,是由脈位、脈體、脈力、脈率、脈律、脈幅、脈形七個基本要素所組成。由於這七個要素的變動,因而演變出紛紜繁雜的諸多脈象。若每種脈象,都能從七要素入手,加以分解,並弄清影響這些要素變化的原因、機理,則有助於對各種脈象的掌握、
2017-03-07 45 -
中醫四診切
[FS:CONTENT_START]切診是指醫生用手在病人身上作某種形式的診察,或切或按,或觸或叩,以獲得辨證的資料。切診包括脈診和觸診兩個部分。 (一)脈診 脈診是以手指按切病人動脈以瞭解病情的內在變化也稱切脈或診脈。 脈為血府,貫通周
2017-03-07 18 -
中醫切診的診脈部位
切診最常見的為切脈,甚至成為中醫的特徵形象,中醫認為全身血管四通八達,密佈全身,在心肺作用下迴圈周身,只要人體任何地方發生病變,就會影響氣血的變化而從脈上顯示出來,中醫通過診脈也可以瞭解全身氣血的情況,清朝江筆華有診脈歌:“病人雙腕,高骨
2017-03-07 12 -
脈診的方法和注意事項
1.診脈時內外環境要安靜,病人正坐或仰臥,手臂與心臟近同一水準。 2.醫生布指時先用中指確定關脈部位,然後食指在寸脈部位,無名指在尺脈部位。 3.力度要有舉按尋的變化,舉為輕取,按為重取,不輕不重為尋。 4.診脈時醫生呼吸要自然均勻,以醫
-
中醫切診之觸診
觸診是醫生用於對病人肌膚、四肢、胸腹等病變部位進行觸摸按壓,分辨其溫、涼、潤、燥、軟、硬、腫脹、包塊及病人對按壓的反應,如疼痛、喜按、櫃按等,以推斷疾病的部位和性質。 1.皮膚觸診:辨別溫涼潤燥及腫脹等。 皮膚的溫涼,一般可以反映體溫
2017-03-07 11 -
敗脈歌
雀啄連連,止而又作;屋漏水溜,半時一落。 彈石沉弦,按之指搏。乍疏乍密,亂如解索。 本息末遙,魚翔相若。蝦遊冉冉,忽然一躍。 釜沸空浮,絕無根腳。偃刀堅急,循刃責責。 轉豆累累,如循薏仁。麻促細亂,其脈失神。 敗脈十種,自古以聞;急救下藥
2017-03-07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