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醫常見術語的來歷
杏林:為醫學或醫術的譽稱。《神仙傳·董奉》雲:“奉,居山不種田,日為人治病,亦不取錢,重病癒者,使載杏五株,輕者一株。如此數年,提十萬余株,郁然成林。”後世把“杏林”作為醫學或醫術之譽稱。杏苑與杏林同義,以此命名者有清代張啟倬《杏林碎錦》
2017-03-07 14 -
蒲松齡“醫詩”
相傳,蒲松齡早年流落蘇北寶應,身無分文,只好掛牌行醫糊口。一次,他為縣太爺治好了病,縣太爺送了塊“藥到病除,聖手時醫”的匾給他表示感謝,誰知一時大意,錯把“時”寫成了“詩”字。 匾一掛起,觸怒了當地一班儒生:這副寒酸相,竟然能醫“詩病”,
-
黃土菜湯滅霍亂
乾隆十六年,江陰、宜興等地霍亂肆虐,恣意流行,每天都在死人,眼看瘟疫難以控制,並有蔓延之勢,千總大人十分著急,派員去請葉天士。 葉天士來到疫區,察看了疫情,並用帶來的中草藥配製成“四逆湯”救治病人。但霍亂流行面廣,患病人多,帶來的藥材很
2017-03-07 14 -
慈禧長壽食茯苓
傳說慈禧太后最常吃的一種食物就是茯苓糕。茯苓糕味道好,且健脾寧心,很適合老年人和脾胃虛弱的朋友,而且具有延年益壽的作用。可見,茯苓糕是慈禧太后能長壽的原因之一。 茯苓最早記載于《神農本草經》,稱茯苓主(治)胸脅逆氣,安魂養神,利小便,可
2017-03-07 11 -
華佗妙法治喉疾
有一次,華佗被王爺請去,為其三歲的小公子治病。小公子經諸醫診治無效,湯藥難下嚥。但查脈搏正常,臉色無異。這是何種疑難病呢?華佗百思不得其解。 華佗命王爺的侍從將食物送入小公子嘴裡,只見小公子勉強動嘴,卻咽不下,吐不出,頓見臉部脹得通紅,
-
摸腳治眼病的中醫奇聞
乍看標題,可能很多人會有這樣的疑問:腳與眼有何關係,摸腳怎麼能治眼病呢?這還要從葉天土為他人治眼病的故事說起。 葉天士是清代著名醫學家。有一次,葉天士遇上一位兩眼通紅的病人,病人眼眵堆滿眼角,眼淚直往下淌,不斷地用手去揩,顯露出十分憂慮
-
骨碎補名稱的由來
骨碎補,具有續傷止痛、強骨補腎之功效。關於它的由來,有兩個有趣版本,有的說是猴子送來的靈藥,還有的說是唐明皇因其具有續骨止痛功效,便取名為骨碎補。 骨碎補又名肉碎補、石岩姜、猴姜、毛姜、申薑、爬岩姜、岩連薑等,本品為水龍骨科植物槲蕨的乾
2017-03-07 85 -
蘿蔔治病賽過仙丹妙藥
我們知道,蘿蔔俗稱“小人參”,是不用花太多銀子就能買來的上佳“補品”,曾被孫思邈稱之為“治病勝過仙丹妙藥”。蘿蔔被賦予這麼高的榮譽,全憑其藥用功效。據說孫思邈用蘿蔔治好了10歲娃兒的病。下面我說一起來看看這則蘿蔔治病典故吧。 唐代有一對
-
華元因羊肉打敗仗
因為一塊羊肉,就能打敗戰,也許很多人都不相信。這是從何說起呢?這還要從春秋時期宋國大夫華元與鄭國交戰說起。 有一年,宋國大夫華元率軍攻打鄭國,夜宿某地。由於第二天就要和鄭軍交戰了,為了鼓舞士氣,華元吩咐炊事員給大夥加餐,每人分一大塊羊肉
-
藿香藥草治療中暑
很久以前,深山裡住著一戶人家,哥哥與妹妹霍香相依為命。後來,哥哥娶親後就從軍在外,家裡只有姑嫂二人。平日裡,姑嫂相互體貼,每天一起下地,一塊兒操持家務,日子過得和和美美。一年夏天,天氣連日悶熱潮濕,嫂子因勞累中暑,突然病倒。只見她發熱惡
2017-03-07 33 -
孫思邈巧用糙米治腳氣
相傳,唐時長安城內有幾個富翁身患一種奇怪的疾病,只見腳脛日趨浮腫,渾身肌肉酸痛麻木,身倦乏力,眾醫診治均束手無策。於是請孫思邈診治,經藥石下肚,仍不見轉機,孫思邈由於難揭其謎,終日甚感不安。 有一天,嚴太守也患此病請孫思邈治療,為了查明
2017-03-07 19 -
白花蛇草源自靈蛇的感恩
白花蛇草能增強機體的免疫力,抑制腫瘤細胞的生長,對綠膿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肺炎球菌、痢疾桿菌等致病菌有抑制作用,實乃“清熱解毒”之良藥。關於白花蛇草還有一段感恩的故事: 有一位名醫,被邀去為一位重病人診治。病人胸背憋痛,低熱羈纏,咯吐
2017-03-07 11 -
仙鶴草名稱由來
傳說有兩秀才上京趕考,途中一人突發鼻衄,流血不止,同伴為其用盡一切緊急止血方法,均未奏效。正在束手無策之時,一隻仙鶴從天上飛過,兩人遂向仙鶴求救,仙鶴將口中銜著的小草丟下,流鼻血的秀才將其放入口中咀嚼,吞咽藥汁,不多時鼻血止住了。為了紀
2017-03-07 14 -
古郎中以杏林為榮
古代郎中們以身為杏林中人而自豪,難道是曾經有位神醫出自杏林,其實這是有一段典故的。 在豫章贛北某偏僻小縣有個秦縣令,勵精圖治,廉潔奉公,轄內政通人和,倒也太平。不料禍不單行,這年先是洪水氾濫,後瘟疫橫行,秦縣令放賑濟貧,安定民心,終因心
2017-03-07 13 -
狄仁傑針灸神技
說起狄仁傑,大家可能都知道他是神探,但據歷史記載,狄仁傑還是個神醫,這是真的嗎?其實狄仁傑不但斷案如神,醫術也頗高,尤其針灸,狄仁傑用針灸救人在史上也留有佳話。今天就和大家分享一下這段狄仁傑針灸救人的佳話。 唐高宗時代,年輕的狄仁傑奉召
2017-03-07 37 -
中藥中發現甲骨文
甲骨文是甲文和骨文的簡稱。甲文多刻在龜的腹甲上,少數刻在龜的背甲上;骨文主要刻在牛胛骨和鹿頭骨上——二者合稱龜甲獸骨文字。甲骨文反映了商代的歷史,這種文字埋藏在地下3000多年,直到19世紀末才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中發現。 那是在清朝末年,
-
鉤藤治岔氣
據《紅樓夢》所載,薛蟠之妻夏金桂不聽薛寶釵好言相勸,借酒發瘋,大吵大嚷,氣得薛姨媽怒髮衝冠,肝氣上逆,“左肋疼痛得很”,寶釵“等不及醫生來看,先叫人去買了幾錢鉤藤來,濃濃的煎了一碗,給母親吃了”,“停了一會兒,略覺安頓”。薛姨媽“不知不
2017-03-07 11 -
西湖流傳著蒼術的動人故事
話說有一名自京城考試回鄉的書生,回程時至西湖一遊,途中邂逅了一位明媚動人的女子,心儀之餘,願花費重金偕女子同歸,但女子婉拒,終未能如願。過了五年,書生舊地重遊,不禁想起佳人美麗的身影,悵然若失。此時,忽然看見那位女子熟悉的身影,書生欣喜
-
白居易巧用荔枝核治疝氣
荔枝核,就是吃荔枝剩下的果核,多數人都把它當作廢物扔掉了,至於它如何成為一種中藥,還有個膾炙人口的故事。 相傳,一天唐代大詩人白居易正在家中修改詩稿,有位南方的詩友來看望他,還帶來一些剛成熟的荔枝。於是兩人一面研究詩稿,一邊品嘗鮮美可口
2017-03-07 44 -
李時珍飲茶治病
李時珍對生活知識不僅善於觀察、善於思考,更善於積累、善於總結。使《本草綱目》源于生活又高於生活,充滿魅力。 李時珍認為飲茶要因人而異,因時而宜,因季而變,切不可亂飲之。他在《本草綱目》中介紹其作用時,特別強調“茶苦而寒,陰中之陰。沉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