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脾積熱型手足口病
症狀:以口腔皰疹為主,口腔皰疹潰後形成潰瘍,疼痛流涎,拒食,手掌足蹠也見皰疹,可伴輕微發熱或無發熱,心煩口渴,口燥脣乾,小便黃赤,大便幹結,舌尖紅,苔薄黃,脈數。 治則治法:清熱瀉脾,瀉火解毒。 方藥:清熱瀉脾散(《醫宗金鑒》)合導赤散
-
邪陷心肝型手足口病
症狀:壯熱持久不退,煩躁,譫語,精神萎靡,嗜睡,神昏,項強,易驚,抽搐,肌肉驚跳,嘔吐;皰疹稠密,皰漿混濁紫黯,皰疹形小;或可見皰疹數少,甚則無疹;舌質紅絳,舌苔黃燥起刺,脈弦數有力。 治則治法:清熱解毒,息風開竅。 方藥:清瘟敗毒飲(
-
邪毒侵心型手足口病
症狀:心胸痹痛,心悸怔忡,煩躁不寧,唇甲青紫,面白多汗,肢厥;皰疹漸消;舌質紫暗,脈微,或見結代。 治則治法:清熱化濕,寧心通絡。 方藥:葛根黃芩黃連湯(《傷寒論》)合血府逐瘀湯(《醫林改錯》)加減。葛根、黃芩、黃連、當歸、桃仁、紅花、
-
濕熱毒盛型手足口病
症狀:口腔部出現皰疹,並迅速破潰形成潰瘍,潰瘍灼熱疼痛,流涎,拒食;手掌足蹠出現皰疹,可波及臂腿部、臀部,皰疹分佈稠密或成簇出現,疹色紫黯,根盤紅暈顯著,皰液混濁。可伴持續高熱、煩躁、口臭、口渴,小便黃赤,大便秘結;也有的皮疹稀少,體溫
2017-03-08 13 -
邪犯肺脾型手足口病
症狀:口腔內硬齶、頰部、齒齦、唇內、舌部等處出現皰疹,破潰後形成潰瘍,疼痛流涎,拒進飲食。1~2日後手掌足蹠出現斑丘疹,斑丘疹呈米粒大小,皮疹迅速轉化為皰疹,分佈稀疏,疹色紅潤,根盤紅暈不著,皰疹皰漿清亮;前驅症狀多為發熱輕微或不發熱、
2017-03-08 12 -
邪傷心肺型手足口病
症狀:身熱不退,頻咳,氣急,胸悶,心悸,不能平臥,煩躁不安,甚則面色蒼白,唇指青紫,肢厥冷汗,吐粉紅色泡沫樣痰;皰疹稠密,皰漿混濁,皰疹可波及四肢、臀部、肛周;或可見皰疹數少,甚則無疹;舌質暗紅,舌苔白膩,脈沉細無力。 治則治法:瀉肺逐
-
百日咳的臨床表現和診斷
百日咳是小兒常見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百日咳桿菌是本病的致病菌。其特徵為陣發性痙攣性咳嗽,咳嗽末伴有特殊的吸氣吼聲,病程較長,可達數周甚至3個月左右,故有百日咳之稱。 臨床表現 一、潛伏期一般7~10天,可長至21天。 二、臨床病程可分為
-
百日咳食療
百日咳是以陣發性痙攣性咳嗽,咳畢有雞鳴樣回吼聲為特的一種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叉稱頓咳。以5歲以下小兒為多見, 以冬春發病率為高。 本病由於素體不足,內蘊伏痰,複感時邪,肺失宣降所致。一般分為初咳期、痙咳期及恢復期。 本病輕者,可單用食療;
-
猩紅熱的診斷與治療
一、診斷 1、接觸史 有與猩紅熱或咽峽炎患者接觸史者,有助於診斷。 2、臨床表現 驟起發熱、咽峽炎、典型的皮疹、口周蒼白、楊梅舌、帕氏線、恢復期脫皮等,為猩紅熱的特點。 3、實驗室檢查 白細胞數增高,嗜中性粒細胞占80%以上。紅疹毒素試
2017-03-08 17 -
幼兒急疹介紹
幼兒急疹(ES),是嬰幼兒常見的一種以高熱、皮疹為特點的疾病,多發生於春秋季,無性別差異。人類皰疹病毒6、7型感染是引起幼兒急疹的病因。本病預後良好,均能自愈。 病因 人皰疹病毒6、7型感染是本病病因。 臨床表現 1、發熱 1~5天。體
-
幼兒急疹
【概述】 幼兒急疹為小兒常見的病毒性發疹性傳染病,臨床以發熱3~4天,熱退疹出為特徵,多見於乳嬰兒,本病一年四季均可發生,但以冬、春季為多。本病中醫稱“假麻”、“奶麻”。 【病因病理】 本病由疹毒時邪所引起。疹毒時邪,首襲肺胃,蘊於肌表
-
白喉的治療方法
一、一般治療 患者應臥床休息和減少活動,一般不少於3周。要注意口腔和鼻部衛生。 二、抗生素治療 抗生素能抑制白喉桿菌生長從而阻止毒素的產生。常選用青黴素,約需7~10天,用至症狀消失和白喉桿菌培養陰轉為止。對青黴素過敏者或應用青黴素1周
-
白喉的臨床表現與診斷
白喉是由白喉桿菌所引起的一種急性呼吸道傳染病,以發熱,氣憋,聲音嘶啞,犬吠樣咳嗽,咽、扁桃體及其周圍組織出現白色偽膜為特徵。嚴重者可併發心肌炎和神經麻痹,全身中毒症狀明顯。 臨床表現 一、咽白喉 1、輕型:發熱和全身症狀輕微,扁桃體稍紅
-
水痘的預防與護理
一、預防 對水痘患兒應立即隔離,直至全部皰疹結痂。被患兒呼吸道及皮疹分泌物污染的被服及用具,應採用曝曬、煮沸、紫外線照射等消毒措施。本病流行期間,勿帶易感兒童去公共場所。接觸水痘患兒後,應留檢3周。對免疫缺陷、激素或免疫抑制劑治療期間的
-
水痘的辨證論治
一、辨證要點 水痘的辨證要點在於辨別輕證和重證。輕證痘形小而稀疏,色紅潤,皰內漿液清亮,或伴有輕度發熱、咳嗽、流涕等症狀,病在衛氣。重證水痘邪毒較重,痘形大而稠密,色赤紫,皰漿較混,伴有高熱、煩躁等症狀,病在氣營,易見邪毒閉肺、邪陷心肝
-
水痘病因與診斷
水痘是由外感時行邪毒引起的急性發疹性時行疾病。以發熱,皮膚分批出現丘疹、皰疹、結痂為特徵。因其皰疹內含水液,形態橢圓,狀如豆粒,故稱水痘。也稱水花、水瘡、水皰。西醫亦稱水痘。 本病一年四季都有發生,但多見於冬春兩季。任何年齡都可發病,而
-
邪毒閉肺型水痘
症狀:發熱,咳嗽頻作,喉間痰鳴,氣急,喘促,鼻煽,胸高脅滿,張口抬肩,口唇紫紺,舌質紅,苔黃膩,脈滑數,指紋紫滯。 治則治法:清熱解毒,開肺定喘。 中成藥:痰熱清注射液:每支10ml。成人劑量:靜脈滴注,每次20ml,重症患者可用40m
-
邪陷心肝型水痘
症狀:常發生於水痘後期,發熱,頭痛,嘔吐,甚或噴射性嘔吐,煩躁不安,神識不清,嗜睡,譫語,狂躁,昏迷,口噤,項強,角弓反張,四肢抽搐,舌質紅絳,苔黃燥或黃厚,脈洪數或弦數,指紋紫。 治則治法:清熱解毒,鎮驚開竅。 方藥:清瘟敗毒飲(《疫
-
邪熾氣營型水痘
症狀:全身性皮疹,可呈離心性分佈,疹點密佈,痘疹形大,疹色紅赤或紫暗,皰漿混濁,口腔、瞼結膜、陰部可見皰疹;壯熱,煩躁,口渴欲飲,面赤唇紅,目赤,口舌生瘡,牙齦腫痛,納差,大便幹結,小便短赤;舌質紅絳,苔黃膩,脈洪數或滑數。 治則治法:
-
邪傷肺衛型水痘
症狀:全身性皮疹,向心性分佈,軀幹為多,點粒稀疏,皰疹形小,疹色紅潤,根盤紅暈不顯,皰漿清亮,瘙癢感;伴發熱,多為低熱,頭痛,鼻塞,流涕,噴嚏,咳嗽,納差,偶有輕度腹痛;舌質紅,苔薄白或薄黃,脈浮數。 治則治法:疏風清熱,利濕解毒。 中
2017-03-08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