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氣營兩燔型驚風
證候表現:病來急驟,高熱,抽風,昏迷,頸項強直,劇烈頭痛,狂躁不安,皮膚發疹發斑;或見深度昏迷,壯熱無汗,呼吸不利,喉間痰多,二便俱閉,舌紅,苔黃膩,脈數。 病因病機:本證來勢兇猛,病情較重。春溫伏毒引起者,出現肝風內動,風火相煽,故高
-
脾腎陽衰型驚風
症狀:昏睡露睛,手足蠕動或震顫,四肢厥冷,精神委頓,面色灰滯或面白無華,額汗不溫,口鼻氣冷,心悸氣促,溲清便溏,舌質淡,苔薄白,脈沉微或脈微細欲絕。本證多發生在暴瀉久瀉或劇吐久吐之後。 治則治法:溫補脾腎,回陽救逆。 方藥:固真湯(《證
2017-03-08 16 -
小兒哮喘辨證論治
一、辨證要點 哮喘臨床分發作期與緩解期。發作時哮吼痰鳴,喘急倚息,以邪實為主。咳喘痰黃,身熱面赤,口幹舌紅為熱性哮喘;咳喘畏寒,痰多清稀,舌苔白滑為寒性哮喘。緩解期哮喘已平,出現肺脾腎三髒不足,以正虛為主。辨別哮喘虛實可從病程長短、全身
2017-03-08 11 -
小兒哮喘預防與護理
一、預防 1、重視預防,避免各種誘發因素,適當進行體格鍛煉,增強體質。 2、注意氣候影響,做好防寒保暖工作,冬季外出應帶口罩。尤其氣候轉變或換季時,要預防感冒誘發哮喘。有外感病證要及時治療。 3、發病季節,防止活動過度和情緒激動,以免誘
-
小兒咳嗽辨證論治
一、辨證要點 咳嗽辨證,主要區別外感咳嗽、內傷咳嗽。外感咳嗽往往病程短,伴有表證,多屬實證。內傷咳嗽,發病多緩,病程較長,多兼有不同程度的裡證,常呈由實轉虛的證候變化。 二、治療原則 本病證的治療,應分清邪正虛實及外感內傷。外感咳嗽一般
-
小兒咳嗽預防與護理
一、預防 加強鍛煉,增強抗病能力。注意氣候變化,防止受涼,特別秋冬季節,注意胸、背、腹部保暖,以防外感。 二、護理 注意保持室內空氣流通,避免煤氣、塵煙等刺激。咳嗽期間,適當休息,多飲水,飲食宜清淡,避免腥、辣、油膩之品。
-
小兒咳嗽簡介
凡因感受外邪或臟腑功能失調,影響肺的正常宣肅功能,造成肺氣上逆作咳,咯吐痰涎的,即稱“咳嗽”。本證相當於西醫學所稱的氣管炎、支氣管炎。古代關於本證的認識較為全面,從臨床症狀、病機、治則到方藥均有詳細記載。目前咳嗽在臨床上發病率較高,冬春
-
小兒咳嗽的蜂蜜療法
適當的咳嗽可以幫助孩子清理氣管中的黏液,起到順暢呼吸的作用。所以,儘管孩子的咳嗽聲讓大人感到心疼,但千萬不要他們稍一咳嗽就忙著止。喝止咳藥水更是不行,因為它通常會產生口幹、眩暈、困倦等副作用,還會對孩子幼嫩的咽喉產生刺激。如必須止咳,父
-
小兒咳嗽飲食治療
一、風熱類咳嗽 症狀:舌苔黃,紅;痰黃稠,不易咳出,並有咽痛。應吃清肺,化痰止咳的食物。 川貝冰糖蒸梨:把梨橫斷切開,去核放入2-3粒冰糖,5-6粒碾碎的川貝,把梨對拼好放入碗裡,上鍋蒸30分鐘。有潤肺,止咳,化痰的功效。 白蘿蔔水:白
2017-03-08 11 -
陰虛肺熱型小兒慢性咳嗽
症狀:乾咳無痰,或痰少而黏,或痰中帶血,不易咯出,口渴咽幹,喉癢,聲音嘶啞,午後潮熱或手足心熱,舌紅,少苔,脈細數。 治則治法:養陰潤肺,兼清餘熱。 方藥:沙參麥門冬湯或養陰清肺東加減,沙參、玉竹、甘草、桑葉、麥冬、扁豆、花粉等。加減:
2017-03-08 12 -
外寒內飲型小兒慢性咳嗽
症狀:咳嗽氣逆,喉中痰鳴,痰白質稀,易咯出,口不渴,四肢水腫,食欲減退,舌淡,苔白膩或白滑,脈弦滑。 治則治法:解表散寒,溫肺化飲。 方藥:小青龍東加減,麻黃、石膏、杏仁、厚朴、半夏、甘草等。加減:表寒重加桂枝、細辛解表散寒;痰鳴氣逆重
-
小兒絲蟲病治療與預防
一、治療 1、症治療 急性淋巴管炎及淋巴結炎可口服強地松、保太松、阿斯匹林,療程2~3天。有細菌感染者加用抗菌藥物。 乳糜尿臥床休息,抬高骨盆部,多飲開水,多食淡菜,限制脂肪,蛋白飲食,並用中藥治療。對乳糜血尿者,可服用VitC、Vit
2017-03-08 11 -
小兒薑片蟲病證簡介
一、臨床表現 可發生炎症、出血、水腫、壞死、脫落以至潰瘍;病變部位粒細胞浸潤,腸粘膜分泌增加。蟲數多時常出現腹痛和腹瀉,營養不良,消化功能紊亂,白蛋白減少,各種維生素缺乏;還可有腹瀉與便秘交替出現,甚至腸梗阻。嚴重感染的兒童可有消瘦、貧
-
薑片蟲病
【概述】 薑片蟲病是布氏薑片蟲感染所引起的腸道寄生蟲病。臨床以腹痛,慢性腹瀉,消化功能紊亂,營養不良,貧血為主要症狀。本病發生與生吃染有薑片蟲囊蚴的水紅菱、大菱、荸薺等水生植物有關,感染大多發生在采菱季節(7~9月)。年齡多見於5歲以上
-
中醫治療小兒蟯蟲病
一般中藥治療蟯蟲病不外內治與外治兩種,這裡只介紹內治法,外治法詳見中醫外治方法。 蟯蟲病表現為肛門瘙癢,睡眠不安,重者還可以見到精神煩躁、睡眠不安、食欲不振、面黃瘦,甚則嘔吐、噁心、腹痛、肛門赤紅、女孩兒陰癢、遺尿、尿頻等症。平素可看見
2017-03-08 48 -
脾虛蟲擾型蟯蟲病
症狀:肛門瘙癢,夜寐不安,食欲減退,形體消瘦,舌淡,苔薄。 治則治法:殺蟲止癢,健脾開胃,內外兼治。 中成藥:驅蟲消食片:每片0.4g。成人劑量:每服4~5片,每日2次。建議用法用量:每服劑量:6歲3片,每日2次。 方藥:驅蟲粉(經驗方
-
蟲擾魄門型蟯蟲病
症狀:肛門瘙癢,搔抓難忍,睡眠不安,哭鬧。 治則治法:殺蟲止癢,內外兼治。 中成藥:化蟲丸:每袋6g。飯前或臨睡前用溫開水或糖水送服。每服6~9g,每日1~2次。3歲以下小兒酌減。 方藥:驅蟲粉(經驗方),外用蟯蟲栓(經驗方)等。使君子
-
手足口病的預防
1、飯前便後、外出後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給兒童洗手,不要讓兒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觸患病兒童。 2、看護人接觸兒童前、替幼童更換尿布、處理糞便後均要洗手,並妥善處理汙物。 3、嬰幼兒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後應充分清洗。 4、本病流行期
2017-03-08 10 -
手足口病的診斷與治療
一、診斷 散在發生時,須與皰疹性咽頰炎、風疹等鑒別: 1、單純皰疹性口炎 四季均可發病,由單純皰疹病毒引起,以散發病例為主。口腔黏膜出現皰疹及潰瘍。但沒有手、足部皰疹疹。 2、皰疹性咽頰炎 主要由柯薩奇病毒引起,患兒發熱、咽痛,口腔黏膜
-
手足口病簡介與臨床表現
手足口病是由腸道病毒引起的傳染病,引發手足口病的腸道病毒有20多種(型),其中以柯薩奇病毒A16型(Cox A16)和腸道病毒71型(EV 71)最為常見。多發生于5歲以下兒童,表現口痛、厭食、低熱、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現小皰疹或小潰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