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朋友就在你身邊

經驗說:身邊的人都不理解我, 理解我的不知道在世界的哪個角落。 實驗說:別滿世界找了, 身邊的人才最可能成為你的朋友

“小姐, 雖然我們互相不認識, 但既然我們在同一時間來到這個地方, 可能就是所謂的緣分吧。 不如……交個朋友?”

這個搭訕聽上去很土, 但是說出了一個事實:容易成為朋友的人不是穿越千年的, 不是在地球另一個角落的, 而是即使相隔千里也必須相會在一起的。

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最新一期的一篇文章, 通過模型類比發現, 如果兩人在時間空間上重合程度越高, 那麼兩人是朋友的可能性也越大。

研究者選擇的資料是來自於最著名的圖片分享網站flickr

通過處理超過380萬帶有空間信息的照片, 他們發現, 隨著空間重合度升高(把世界劃分成的小格越小), 時間分隔度降低(時間間隔越短), 兩個用戶間社會緊密聯繫的概率會有一個質的飛躍, 成為朋友的概率和同時同地事件的關係大概呈指數函數。

其實這個結論和之前一些社會心理學研究的結果也有很好的對應。 比如曝光效應(Exposure effect, 我比較喜歡稱之為“混個臉熟效應”), 人際交往和人際吸引力的研究發現, 我們見到某個人的次數越多, 就越覺得此人可愛可親、令人愉快(這個效應有一定前提, 就是我們對那個人本身沒有明顯厭惡)。 而從演化的觀點看,

熟悉的東西和熟悉的環境也總是讓人有安全感。 所以, 當你剛剛進入一個新的群體, 為了給大家留下個好印象, 交到更多朋友, 就要經常露一個臉, 和更多的人出現在同一個時間地點。 比如搬到一個新社區, 就經常到便利店附近轉悠轉悠;進入一個新公司, 就多參加“團隊建設”活動;來到果殼網, 就多在小組發言。

這篇paper很好地說明了, 即使你和某人的情況如陳奕迅的《十面埋伏》“天都幫你去躲 躲開不見我”, 你們還是很有可能會變成朋友的, 因為你們每天都擦肩而過, 具有時間和空間上的優勢。

所以別猶豫了, 愛ta就先接近ta吧!

。 大部分的照片中的可交換影響圖檔exif資訊顯示了照片拍攝的時間, 而部分照片中的GPS(全球衛星定位系統)資料可以顯示照片拍攝的地方。

研究者拿到不同使用者的資料之後, 先計算兩個用戶的時間和空間的重合度:他們把地球分成一些小格, 然後評估兩個用戶的照片所在的小格的距離;時間資訊也用相似的方法處理, 分成1天、7天、14天、28天、一年五個時間段。 兩個使用者間的關係則來自flickr資料(flickr可以相互關注或者標記為朋友)。 研究者同時控制了一些可能影響因素(比如兩個朋友一起出去拍照)。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