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人們總是輕信謠言?當流言不懷好意怎麼辦

嚴格地說, 所有的資訊在傳播過程中都會被扭曲, 哪怕是我們自己親眼目睹的事件, 也會被我們自己充滿主觀經驗的大腦再次加工。

什麼是真什麼是假, 本就難以區分, 分辨哪些是無意誤讀, 哪些是惡意中傷, 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

我們為什麼相信謠言

問題來了。 舉個例子, 條件一, 已知某飲料中含有咖啡因和苯甲酸鈉;條件二, 國家A類精神藥品中有一個叫苯甲鈉咖啡因, 於是有人得出結論說該飲料可以治療精神病。 你會相信嗎?

沒有專業背景, 我們只有依靠其他線索輔助判斷。 如果結論出自一邊喝飲料,

一邊看藥盒的孩子之口, 你肯定不會當真, 但如果出自專家, 你很可能不會懷疑。 果粒橙中檢查出多靈菌, 本來讓人恐慌, 但是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說“沒事”, 由於FDA的一貫嚴謹可靠, 大家就算吃下一顆定心丸。 相信權威是迅速判斷真假的捷徑, 但有時也會被無良者利用。 藥品廣告上讓演員穿著白大褂正是利用了“權威效應”。

那麼, 如果消息出自記者的報導, 人們也會輕易相信嗎?

是的。 事實上一則資訊不論是真是假, 信以為真都是人們看到它時的第一反應, 懷疑永遠都是一件更費腦筋的後續動作。 輕信的力量強大得讓人難以置信——寶潔公司曾因為有人懷疑他們和撒旦教會有聯繫, 而不得不改掉了已經使用一百多年的“月亮人”商標。

只是因為人們相信寶潔那個商標上的13顆星代表的不是19世紀50年代美國的13個州, 而是代表魔鬼;“月亮人”的鬍鬚則形成了“野獸數位”666。

是美國人太輕信嗎?看看當下星座是多麼流行就知道我們自己是有多輕信了。 星座上說你是一個完美主義者, 執著地追求著每一個細節, 你就立刻想起那些自己認真工作, 連PPT上的一個標點錯誤也不放過的感人場景, 完全想不起來腳上的襪子還破著一個洞。 這就是“證實偏見”, 每看到一個資訊我們都會好心地幫它找證據, 而不是反駁它。

也許你不相信星座, 但你很可能相信手機輻射影響身體健康, 所以從來不把手機放在褲兜裡, 因為有一次你把手機放在枕邊睡覺,

第二天就頭疼了。 儘管你知道現在下雨不是由於你昨晚打了個噴嚏, 前後發生的兩件事情不一定存在因果聯繫, 可是手機輻射還是小心為妙。 “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 於是你又相信了一個謠言。

我們對損失簡直厭惡透了。 想像一下給你一個蘋果, 你會很高興, 但如果給了兩個又拿回來一個呢?對損失一個蘋果的厭惡就完全掩蓋了你對得到一個蘋果的喜悅。

對損失的焦慮推動著我們把資訊傳播出去, 以説明更多人避免蒙受損失, 心理學家約拿•伯傑在統計了《紐約時報》的分享資料後發現, 那些能夠激起人們包括焦慮在內的情緒的文章更容易被分享給他人。

怎樣粉碎謠言?

一個資訊在人群中激起的焦慮會像水波般一層一層地傳播,

也許你第一次聽說時並不相信, 但是三人成虎, 說的人多了, 也不由得你不當真。 於是這樣一個謠言流傳20年——即便是21世紀的人們, 也相信了一個跨國日用品公司和魔鬼存在某種勾當。

如果每一個謠言只要換個商標就可以解決就好了, 然而更多的時候, 一盆髒水潑到我們身上, 我們的第一反應是向眾人解釋“他潑錯了”, 可破除謠言沒那麼容易, 有時越描越黑, 事與願違。 心理學家發現, 當人們的觀念已經形成, 你對他們的任何一個反駁都可能成為反過來傷到自己的子彈。

這種現象被稱為逆火效應。 布倫丹•奈恩(Brendan Nyhan)等人曾經寫過兩個消息, 第一條是假消息, 說美軍在伊拉克找到了大規模殺傷性武器,

第二條是真消息, 說美軍其實沒有找到。 他發現對於一開始就支持戰爭的人們來說, 他們對第二條消息不以為然, 反而更加相信第一條消息了。 (詳見《 謠言面前, 真相也投降 》)實際上, 對於大多數謠言的受害者來說, 每一次反駁都會強化人們對謠言的記憶, 對謠言信以為真。

對於消息真假的判斷除了消息來源以外, 我們還願意相信熟悉程度。 一個“曾經在哪聽說過”的消息更容易被我們相信。 維吉尼亞大學心理學家伊恩•斯庫爾尼克(Ian Skurnik)和密西根大學的諾波爾特•施瓦茲(Norbert Schwarz )等人發現, 人們在聽到一個消息一段時間之後就會忘記它的來源, 再次聽到時覺得很熟悉, 就會相信。 年齡越大越是如此。 他給人們閱讀一些資訊並告訴他們真假, 重複三遍的資訊,17%被誤記成真的,而3天以後,老年人平均會把假資訊中的40%誤記為真的。

那麼謠言是辟還是不辟呢?奧巴馬當年競選總統時也碰到這麼一檔麻煩事兒,有記者造謠他其實早已秘密是一名穆斯林了,而不是信仰基督教。奧巴馬很為難,請來心理學家出謀劃策, 施瓦茲等人組成的心理專家顧問團給他出主意:不要直接反駁謠言,而是做對的事,樹立正確的形象。競選的最終勝利也許足以證明這一次奧巴馬危機公關的成功,贏得了大多數。

2007年,寶潔公司起訴安利分銷商散播謠言時勝訴,獲得了1925萬美元的經濟賠償,但仍然有人堅持他們和魔鬼存在某些聯繫;奧巴馬雖然贏了選舉,但仍然有人相信他不是基督徒。還有人堅信登月是個騙局,還有人等待2012年底的世界末日——謠言就像陰影,我們無法讓它徹底消失,但可以做的是讓更多的地方享受到陽光。

重複三遍的資訊,17%被誤記成真的,而3天以後,老年人平均會把假資訊中的40%誤記為真的。

那麼謠言是辟還是不辟呢?奧巴馬當年競選總統時也碰到這麼一檔麻煩事兒,有記者造謠他其實早已秘密是一名穆斯林了,而不是信仰基督教。奧巴馬很為難,請來心理學家出謀劃策, 施瓦茲等人組成的心理專家顧問團給他出主意:不要直接反駁謠言,而是做對的事,樹立正確的形象。競選的最終勝利也許足以證明這一次奧巴馬危機公關的成功,贏得了大多數。

2007年,寶潔公司起訴安利分銷商散播謠言時勝訴,獲得了1925萬美元的經濟賠償,但仍然有人堅持他們和魔鬼存在某些聯繫;奧巴馬雖然贏了選舉,但仍然有人相信他不是基督徒。還有人堅信登月是個騙局,還有人等待2012年底的世界末日——謠言就像陰影,我們無法讓它徹底消失,但可以做的是讓更多的地方享受到陽光。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