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發性痛經是指婦女月經期疼痛。 常呈痙攣性, 集中在下腹部, 一般在月經來潮1~2天疼痛嚴重, 大部分月經排除後緩解, 痛經時還會伴有其他症狀包括頭痛乏力、頭暈、噁心嘔吐、腹瀉、腰腿痛。 那麼原發性痛經怎麼調理?可以用以下幾種方法進行調理:
1、一般治療:進行必要的解釋工作:幫助病人打消顧慮, 樹立信心。 痛經時可臥床休息或熱敷下腹部。 注意經期衛生。 可服用一般非特異性止痛藥。 如水楊酸鹽類, 有退熱止痛之效。
2、前列腺素合成酶抑制劑。 一般月經來潮, 疼痛開始服藥2-3天, (有效率60~90%)。
3、鈣離子通道陰滯劑:可明顯抑制催產素引起的子宮收縮。
4、白芥子3克。 研末, 敷於肚臍上以醫用膠布固定;用熱水袋(水溫約50℃)熨燙, 每日3次。 每次30分鐘。 可以在月經來潮前2天開始使用, 連用3次即可。
5、五靈脂12克, 青鹽60克, 香附、蔥白各20克, 艾葉30克, 菖蒲60克。 將藥物炒熱後, 外敷小腹部, 一般熨燙時宜用紗布包紮藥物。 此方適於氣滯血瘀而致痛經。
6、艾葉益母糖姜水艾葉6克, 益母草30克, 紅糖、生薑適量, 水煮去渣後服用, 治經行不暢、腹部脹痛, 經血夾有血塊的痛經者。
7、山楂30克, 向日葵籽15克, 紅糖30克。 先將山楂、向日葵籽一齊放在鍋內炒, 以葵花籽炒香熟為度。 再加水, 熬成濃汁後, 將紅糖放入熬化即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