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體質偏熱, 容易出現陽盛火旺即“上火”現象。 而且寶寶腸胃處於發育階段, 消化等功能尚未健全, 過剩營養物質難以消化, 造成食積化熱而“上火”。 再加上秋冬乾燥, 飲食上稍不注意, 寶寶就會出現上火症狀, 這時候, 媽媽先別急著帶孩子去醫院, 可以試試下面兩個食療方, 改善孩子上火症狀。
冰糖山楂羮
冰糖能和胃, 止渴化痰, 山楂可以健胃消食, 有增強食欲的作用。 冰糖山楂羮功能是清肺、消食, 味道酸甜可口, 寶寶會很喜歡喝。
取冰糖、去核山楂5-6個, 加適量水熬煮至軟爛, 每頓飯後服用。
薏米山藥小米粥
薏米健脾止瀉, 山藥可保健脾胃, 並且鮮山藥中的粘液含辰消化酵素, 能調節消化功能, 發揮滋補作用, 小米具有防治消化不良的功效。 三者搭配, 能維護正常的消化吸收功能, 對於小兒積食不消、吃飯不香有很好的改善效果。
製作方法很簡單, 選薏米、山藥、小米適量熬粥即可給孩子食用。 薏仁不太容易煮爛, 媽媽可以晚上睡覺前把薏仁泡好。
如何判斷孩子出現積食的方法
1、口氣臭穢
如果感覺孩子口中味道最近變得非常大, 則比較有可能是積食。 情況嚴重的孩子還有嘔吐的情況, 吐出的都是酸臭的未消化食物。 這種情況, 要考慮積食的可能。
2、大便比較臭
古人說“臭如敗卵”, 也就是說, 大便有腐敗的臭雞蛋的味道, 這種情況也要考慮積食的可能。
3、大便的頻次、品質改變
有積食的孩子, 大便的頻次會改變, 會次數更多, 但是每次粘膩不爽, 味道很臭, 甚至會腹瀉。 而大便的臭味, 在開始幾天會比較嚴重, 然後會慢慢變得清稀, 味道變成淡淡的腥臭。 這種孩子還會肚子脹滿, 不斷咕咕作響, 如同有氣在串, 同時會不斷排氣放屁, 味道也會比較大。
4、舌苔會變厚
這種情況是非常典型的, 就在舌體的中間部分, 有硬幣大的一塊厚舌苔, 也有的是整個舌頭的舌苔變厚變膩, 此時, 則要高度懷疑是否積食了。
很多家長會問:該怎麼觀察舌苔呢?其實, 我主張在動態的過程中觀察舌苔, 比如您經常看孩子的舌苔, 對孩子平時的狀態就有一個瞭解, 可是最近幾天發現孩子的舌苔突然比平時厚了,
5、嘴唇這幾天突然變得很紅
有的孩子積食, 食物積滯化熱, 家長會發現孩子的嘴唇這幾天突然變得很紅, 像塗了口紅, 此時要懷疑積食化熱了。 而這也是一個動態的過程, 唇色的變化, 最有意義, 這種變化也只有家長才能觀察到。
6、臉容易出現發紅的情況
孩子積食後臉容易出現發紅的情況, 這種發紅, 往往是比較凝聚的一塊, 往往是在右側的顴骨部, 有的家長會覺得是孩子自己撓的, 其實這往往是積食導致的問題。
中醫認為人的臉對應身體整體, 左側主升, 右側主降, 如果肺胃不降, 則右側容易出現問題,
7、食欲紊亂
孩子剛開始積食, 往往是吃不下食物, 胃口不佳。 但是如果積食時間長了, 胃中有熱, 則可能會總覺得肚子餓, 但是吃完了肚子又脹, 很快又會瀉出去。
8、晚上睡覺不踏實
積食的孩子, 晚上睡覺愛翻來滾去, 身體扭來扭去, 比較小的孩子, 在睡覺的時候還哭鬧, 這就是中醫所講的“胃不和則臥不安”。
9、感冒後容易咽喉腫痛
吃肉多導致積食的孩子, 只要感冒, 立刻會引起咽喉部的感染, 各種扁桃體腫痛。 這是中焦阻滯, 肺胃不降, 鬱熱在上焦的緣故。
10、飯後肚子脹痛、腹瀉
積食的孩子, 吃飯後會肚子脹滿、不消化, 然後會喊肚子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