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疾病養生>皮膚科>正文

專家:抗過敏藥宜換著吃

常用的抗過敏藥有哪些?

1、抗組胺藥:

組胺是過敏反應時釋放的致敏物質。 組胺a可與組胺1型受體結合產生一系列過敏反應, 如與組胺2型受體結合, 則可引起胃酸分泌增加。 而抗組胺藥主要是組胺1型受體拮抗劑, 如苯海拉明、氯苯那敏(撲爾敏)、異丙嗪(非那根)等, 它們能與組胺競爭致敏細胞上的組胺1型受體, 使組胺不能與其結合而產生過敏反應。

2、過敏反應介質阻釋劑:

此類藥物能穩定致敏細胞膜, 阻止組胺等多種過敏反應介質, 如5-羥色胺、緩激肽等的釋放。 常用藥物是色甘酸鈉、酮替芬。

3、其他藥物:

如屬於糖皮質激素的氫化可的松、曲安奈德(又稱去炎舒松或去炎松-A)等,

它們具有抑制免疫反應的作用, 故可緩解過敏反應症狀, 作為非處方藥, 皮質激素類藥物僅供外用, 主要適用於過敏性皮炎、脂溢性皮炎以及瘙癢症等。 這類藥物不應長期應用。

那麼, 為何抗過敏藥要換著吃呢?

第一, 抗過敏藥物也可導致過敏, 其中以撲爾敏、苯海拉明最為常見。 能夠參與或導致過敏反應的化學介質種類繁多, 而且過敏反應的過程極為複雜。 當抗過敏藥物只能阻斷過敏反應中的某一環節或化學介質的釋放, 而不能阻斷全過程時, 過敏反應仍可發生。

如果患者在服用抗過敏藥後原有疾病不愈反而症狀加劇時, 應考慮到藥物過敏,

而不要誤以為是藥量不夠所致, 如果繼續加大劑量, 可能十分危險。 所以當使用一種抗過敏藥無效時, 可以考慮換用另一種作用機制不同的抗過敏藥。

第二, 任何一種抗過敏藥都存在耐藥性。 有些患者僅僅服藥1個月, 就出現了極強的耐藥性, 此時就需要換一種抗過敏藥繼續治療。

第三, 不同種類的抗過敏藥物都有其自身的作用機制和抗過敏特性, 各種藥物在治療過敏性疾病方面側重點不一樣。

例如寒冷性蕁麻疹用賽庚啶效果好;熱性蕁麻疹用安太樂療效顯著;頑固性蕁麻疹可聯合應用H1和H2受體拮抗劑;對於急性蕁麻疹就應選擇起效時間快的抗過敏藥物;對於慢性過敏性疾病, 因需治療時間相對較長, 則應選用一些無嗜睡作用、其他副作用也相對較小的藥物,

比如氯雷他定、咪唑斯汀或地氯雷他定等。 而對於慢性、頑固性或病情較重的急性過敏性疾病, 同時使用兩種或幾種抗過敏藥可以增加治療效果, 即聯合用藥。

用藥時應注意所選藥物應各屬於不同的類別:白天宜使用無鎮靜作用的藥物, 晚飯後或睡前應用具有鎮靜安眠作用的藥物。 需要長期聯合用藥者, 在病情穩定, 症狀控制後不應立即停用所有藥物, 而應先從一種藥物撤起, 逐漸停用藥物, 這樣可以減少疾病的復發。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