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戀父情結惹的禍 愛情自虐症

每段戀情的軌跡如出一轍。 就是“敵進我退, 敵退我追”的遊擊戰略, 當對方熱情高漲時, 曉麗卻冷若冰霜;當男孩失望地要轉身離去時, 曉麗又美目盼兮, 將男孩拉回身邊。 如此周而復始, 以至於熟悉曉麗的人, 有人說她有病, 有人說她花心。 面對這一切, 曉麗無奈地感歎:“我何嘗不想獲得一份幸福的愛情, 可現實的愛情離我太遙遠!”

原來, 曉麗是在一個單親家庭長大的, 母親在她出生不久就因病去世。 是父親一手把她帶大。 父親是一家公司的高層經理, 平時的工作相當繁忙, 仍對她疼愛有加, 無論怎樣忙,

只要曉麗有需要, 他就會馬上放下手頭的工作, 陪伴在曉麗的身邊。 平時的生活都是由父親打理, 連曉麗的內衣都由父親來清洗, 可以說照顧得體貼周到。 在曉麗的眼裡, 父親是生活和精神上的雙重支柱。 但是八年前, 一場突如其來的車禍無情地奪走了父親的生命。 對曉麗來說, 生活和精神的支柱倒塌了……

心理分析:

一切似乎都很簡單, 曉麗在單親家庭裡長大, 從小養成了對父親的依賴。 隨著年齡的增長, 這種依賴關係變成了依戀關係, 這是戀父情結的體現, 因此曉麗一方面渴望男性的關愛, 希望這個男性就是她的父親;而事實上, 又討厭男性, 因為任何一個男性都不可能取代父親在她心目中的地位。 這意味著, 在曉麗的潛意識裡,

她不是在找戀人而是在找父親的替代, 這種替代可能是父親的“形象”, 也有可能是父親的“體貼”。

心理學家佛洛德發現, 兒童的心理發展過程中普遍存有一種現象, 即在3歲左右開始從與母親的一體關係中分裂開來, 把較大一部分情感投向與父親的關係上。 只不過男孩更愛母親, 而排斥和嫉妒父親;女孩除愛母親外, 還把愛轉向父親, 甚至要與母親競爭而獨佔父親, 對母親的愛又加進了恨的成分。 這就是所謂的“俄底浦斯情結”和“埃勒克特拉情結”。

小女孩到了3歲左右, 認識能力和獨立性都有較大提高, 達到一個轉捩點, 意識裡開始清晰地發現了父親。 這種情感和認識上的變化儘管處於朦朧之中的潛意識狀態,

但卻明顯地作用于孩子的情感和行為。 這時女兒變得會撒嬌, 願意與父親接近, 讓父親抱, 變得柔媚。

父親是女兒生活中的第二個重要人物, 對女兒產生了巨大的吸引力, 父親給女兒更多新奇、刺激和超出常規的東西。 母親的活動則常重複、單調而刻板。 父親更富於身體上的魅力, 令人興奮。 母親則長於言辭, 給人以安慰。 父親花在女兒身上的大部分時間是在玩樂上, 母親則主要是偏於在生活上照顧。 女兒當然更願意與父親一起玩樂, 追求新奇的探索, 而受到委屈時則願意找母親, 以求得安慰。

女兒可以在父親面前表現對母親的憤怒和恨而不被譴責和遺棄, 能表達豐富情感, 又有安全感。 父親作為女兒早期心理發展上起獨特作用的角色,

她是拆散母嬰結合體的建設性分裂者, 鼓勵並支持了女兒的獨立和自由, 有利於個性的發展。 他是女兒學習男子漢氣質的楷模, 也是女兒形成女性氣質的導引者、支持者和認可者, 對女兒性別角色的分化也具有重要意義!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