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重計、血壓計、計步器、腰圍尺———
轉眼新年就來了, 為了健康, 送自己一個四合一禮包, 裡面裝著體重計、血壓計、計步器、腰圍尺, 雖然都不貴, 使用起來對健康的回報可是大大的。
1、體重計
品種:常見的有電子秤、杠桿秤、磅秤。 家庭用的一般是電子秤, 體積小, 測量方便。
價格:從幾十元到幾百元不等。 放在家裡自己用, 一般幾十元的就可以了, 品質要保證。 買貴點的, 俺也沒有意見。
最佳放置位置和使用場合:浴室, 不要放在廚房。 廚房可以放一個食物秤。
使用方法:分三步,
(1)開開關;
(2)平穩地站到體重秤上(最好稱淨重),
(3)下秤。
使用頻率:至少半年要稱量一次, 最好3個月一次。 願意的話可以每天一次, 觀察自己的體重變化情況。 不宜太過頻繁, 一天稱幾次, 那就不是體重問題而是大腦出問題啦。
強烈建議:在外面大吃大喝後, 第二天一早稱, 看和前一天比有沒有變化, 你會大吃一驚的。
使用難易程度:非常容易
評價:要結合自己的身高, 計算體重指數(BMI), 即體重(公斤)除以身高(米)的平方。 若超重, ≥28公斤/米2屬於肥胖。 你的身高是1.7米, 體重是65公斤, 那麼你的BMI是65÷1.72=22.5, 屬於體重正常。
注意事項:建議早上起床後, 在空腹狀態下(就是還沒吃早餐)稱重。 每次測量時儘量時間相同, 避免進食、衣服等對體重的影響。 不要把晚上吃飽後稱重的結果和早上空腹時的體重相比,
2、血壓計
品種:有水銀柱血壓計、電子血壓計(上臂式、手腕式)。 建議首選水銀柱血壓計。
價格:從200元到800元不等。
使用場合:家庭室內
最佳放置位置:客廳
使用頻率:世界衛生組織推薦一年測量一次。 我建議至少一個月測量一次, 特別是經常喝酒的、體重超重的。 血壓比較穩定的, 不需要頻繁地測量。
使用難易程度:比較容易。 聽診法相對難些, 但更準確。 電子血壓計比較方便, 可用於監測血壓。
評價:基本穩定在正常範圍。 家庭自測血壓(利用電子血壓計)的正常上限參考值:135/85mmHg, 相當於診所血壓140/90mmHg。
注意事項:
(1)由家人、朋友幫忙測量;
(2)測壓前至少休息5分鐘;
(3)坐靠背椅坐位, 測量時保持安靜;
(4)每次測壓兩遍, 取其平均值;
(5)記錄每次所測的血壓數值、測量日期、時間、地點和活動情況;
(6)一般情況下, 電子血壓計的血壓值低於醫院測量的血壓。
${FDPageBreak}
3、計步器
品種:計步器都是電子的, 可顯示步數、運動時消耗的熱量。 人工的, 只要會數數, 也可自備(數步數, 呵呵)。
價格:價格從幾十元到幾百元不等, 功能少的就便宜一點。
使用場合:步行時。
最佳放置位置:掛在腰帶上。
使用方法:
(1)開機;
(2)掛在腰帶上;
(3)步行結束以後讀數。
使用頻率:開始時每天都佩戴, 瞭解自己日常活動情況下的步數, 心中有數後, 就不用經常佩戴了。 開始步行鍛煉時佩戴, 瞭解多長時間可以走多少步, 以後按照時間鍛煉就能保證步數了。
使用難易程度:非常容易
評價:每天應該6000步, 最好10000步。 不夠的話, 走著看電視!
注意事項:輕走、換鞋, 反復起坐等會影響計數, 應注意避免。 ${FDPageBreak}
4、腰圍尺
品種:市場上有專門測腰圍的卷尺, 也可以用裁縫用的軟尺。
價格:很便宜的, 幾塊錢就可以買到。
使用場合:家庭室內
最佳放置位置:浴室
使用方法:測量時垂直站立, 雙隻腳分開25-30釐米, 軟尺放在肚臍上1釐米, 沿水準方向圍繞腹部一周, 不能傾斜, 緊貼而不壓迫皮膚。
使用頻率:開始時可以每週測一次, 以後3-6個月一次。 主要觀察腰圍的變化。
使用難易程度:非常容易
評價:腰正好(正常)成年男性小於85釐米, 女性小於80釐米;腰較粗(預警):男85~95釐米;女性80~90釐米;腰太粗(超標):男大於95釐米;女性大於90釐米。
注意事項:清晨、空腹,